朱元璋誅殺功臣的順序(朱元璋稱帝后,為何不像趙匡胤那樣杯酒釋兵權,反而殺光了功臣)
導讀
老趙儒雅有文化,工于心計權術花。開國杯酒釋兵權,預防功高震皇家。老朱老粗沒文化,擅權武斷心毒辣。有功重臣全殺盡,嚴防篡位奪天下。二人皆為保皇權,不容強人睡臥榻。儒者風范仁義在,亂開殺戒太可怕。封建皇帝各不同,明主暴君分高下。老朱不會學老趙,流氓乞丐無文化。
1393年發生的“籃玉案”是朱元璋殺功臣的開始,主要是因為,一年前長子朱標的去世,按照朱元璋的設想:為了避免其他皇子對皇帝位置的覬覦,皇帝的位置必須長子長孫來繼承,但是朱允文無論年齡和資歷都太小,無法壓住陣角。而掌握兵權、威望甚高的大將軍藍玉是朱允文弟弟朱允通的親舅舅。當時朱元璋己經是重病纏身,以后主少國疑,所以藍玉和功臣必須死,這次殺了一萬五千多人,有威脅的開國功臣基本被一網打盡。從此再也沒有能夠威脅朱允文和朝廷的勢力。朱元璋也并不是濫殺,其實是有選擇的,例如:徐達、李文忠、湯和、耿炳文、郭興、沐英等家族都活得很好,他們的后代還繼續為大明朝發光發熱。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會員“劉俊”發布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