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鴨先知全詩(“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全文及作者誰知道)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宋·蘇軾《惠崇春江曉景》其一
[今譯] 綠竹蕭疏,掩映著幾樹桃花.一江春水,鴨子首先感到了暖意.
[賞析] 惠崇是北宋能詩善畫的僧人,以工于小景見你.東坡此詩題在他的《春江曉景》畫上,非但狀其形,而且傳其神.桃花在竹外,寫出了相互襯托的藝術效果.蘇軾另外《和秦太虛梅花》一詩中也有“竹外一枝斜更好”之句,可見是他的得意之筆.春江水暖,鴨子先知,寫鴨子對水溫的感覺,完全是由畫面上鴨子的嬉水神態聯想出來.雖然清人毛奇齡譏之為:“鵝也先知,怎只說鴨?”許多人并為此爭論不休(見《漁洋詩話》),但這一名句不得不為人們所稱道.
[原作]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意思是:山雨未到狂風已吹滿咸陽樓。出自《咸陽城東樓》。“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意思是: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出自《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咸陽城東樓》是唐代詩人許渾的詩作。此詩用云、日、雨、風層層推進,又以綠蕪、黃葉來渲染,勾勒出一個蕭條凄涼的意境,借秦苑漢宮的荒廢,抒發了對家國衰敗的無限感慨。《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學家蘇軾題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創作的組詩。第一首詩題“鴨戲圖”,再現了原畫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詩人合理的想象,與原畫相得益彰。
為何有“春江水暖鴨先知”之說?
問天網(2004 03-19 08:15)
“春江水暖鴨先知”,這一千古名句細致逼真地抓住大自然中的節氣變化特點,生動形象地勾出廣幅江南早春的秀麗景色.
江南水鄉冬末初春時節,天氣依然比較寒冷,平均氣溫在10度左右;常有嚴霜,甚至還有殘雪.在這寒冷的天氣里,狗、貓等動物還伏在爐旁、屋檐下時,池塘、溪邊,便有三五成群的鴨子在冰冷的水中戲游,時而把頭潛入水中,時而又展翅在水中“高唱”.這種物候跡象,人們寒冷的天氣即將過去,氣溫開始逐漸回升,江河溪水中的水溫也隨之變暖,春天來臨了.
為什么會有“春江水暖鴨先知”呢?鴨子在冷水中歡快地游樂,而又毫無寒意呢?原來鴨子身上長滿了濃密的羽毛,羽毛將空氣貯存在其中,起到了很好的隔熱作用.冬天我們穿的鴨絨衣.蓋的鴨絨被,感到溫暖就是這個道理.
另外鴨子的皮下積蓄著一層厚厚的脂肪,脂肪也能防止體內熱量的散發和寒冷的侵襲.另據有關科學資料記載,鴨子是屬耐寒動物,氣濕在10度以下都不怕寒冷.
當春天江河水剛剛解凍,寒意尚未消盡時,氣溫開始回升,水溫的變化,鴨子先敏銳地感覺到,便迫不及待地潛入水中嬉游.這一現象經詩人細心地觀察,便凝練出了“春江水暖鴨先知”的佳句.(陶本艿)
這是很科學的說法,而詩人之所以這樣寫,那是因為
蘇軾著名的詩句“春江水暖鴨先知”,細致、逼真又生動、形象地勾畫出一幅南方早春時的秀麗景色.江南水鄉冬末初春時節,天氣依然比較寒冷,常常出現降溫和春寒天氣.在這種春寒的天氣里,狗、貓都伏在爐灶旁、屋檐下,而此時的池塘里、溪水邊,三五成群的鴨子卻可在水中戲游,時而把頭潛入水中,時而又展翅“高唱”.鴨子這些舉動,告訴人們寒冷的天氣即將過去,氣溫開始逐漸回升,江河溪水中的水溫已經變暖,春天來臨了
注釋]
1.惠崇:宋初僧人,擅長詩歌和繪畫.這是蘇軾為惠崇畫的《春江曉景圖》所
做的題畫詩.曉:早晨.
2.蔞蒿:生長在河灘上的一種草本植物,可以食用.蘆芽:蘆筍.烹調河豚時
,用蔞蒿和蘆筍做佐料,味道十分鮮美.
3.河豚:一種有毒的魚,經過加工后可以食用.河豚欲上時:河豚春天要從海
里回游到江河,初春正是河豚將要逆流而上的時候.
[解說]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鴨子在水中游戲,它們最先察覺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已經滿是蔞蒿,蘆筍也開始抽芽,這些可都是烹調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
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游到江河里來了.將要回游的河豚是畫家畫不出的,詩
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氣氛表現得多么真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