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是什么結構的字(“地”有幾個讀音)
地dì de
中文解釋 - 英文翻譯
地的中文解釋
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
地 dì
部首筆畫
部首:土 部外筆畫:3 總筆畫:6
五筆86:FBN 五筆98:FBN 倉頡:GPD
筆順編號:121525 四角號碼:4411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730
基本字義
1. 人類生長活動的所在:~球(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心說.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質.~殼.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陸~.~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田~.~政.~主.
5. 地球上的一個區域:~區.此~.
6. 建筑材料鋪成的平面:~板.~毯.
7. 所在空間或區域的部位:~點.目的~.
8. 人在社會關系中所處的位置:易~以處.
9. 表示思想或行動的某種活動領域:見~.境~.心~.
10. 底子:質~.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從土,也聲.本義:大地)
2. 同本義,與“天”相對 [the earth]
立字士力于一者為地.——《春秋·元命苞》
土乙力為地.——《爾雅·釋地》
地生養萬物.——《管子·形勢解》
3. 如:落地;天地;地角(地的末端.多比喻極僻遠的地方);地宮(帝王墓地放置的地下建筑);地府(陰間);地脈(風水);地遁(隱入地下;入土而逃)
4. 地面;陸地 [ground;land]
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樂府詩集·木蘭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唐· 李白《靜夜思》
5. 又如:地文(地面山岳河海丘陵平原之形);地藏(地下深處);地市(地下的市鎮);地平(地面平坦)
6. 土地;田地 [land;fields]
殫其地之出.——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7. 又如:濕地;好地;下地干活兒;地頭(地上,與天上相對;方面);地靈(土地山川的靈秀之氣)
8. 領土,屬地;地區 [territory].
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戰國策·魏策》
9. 又如:各地;內地;本地;割地(割讓領土);
10. 地方;場所 [place;locality]
此地空余黃鶴樓.——唐· 崔顥《黃鶴樓》
英雄無用武之地.——《資治通鑒》
11. 又如:各地文化站;產地(物品出產的地方);墳地;原地;地著(久居其地不遷移的人);地棍(地方上的流氓無賴)
12. 地位 [position].如:地業(地位與事業);地望(地位和聲望);地寒(指人的出身微賤,地位低下)
13. 心意活動的領域 [a person's mind].如:心地;見地;識地
14. 路程;面積 [distance;area]
那轎夫抬進去,走了一射之地.——《紅樓夢》
15. 又如:十里地
16. 居住地 [dwelling place].如:地址;地鄰(鄰居;鄰里)
17. 花紋圖案或文字的襯托面;底子 [background].如:地子(襯底;花紋的襯托面)
18. 地區,省、自治區以下,縣以上設置的行政區域 [district].如:省地縣三級
19. 地主的簡稱 [landlord].如:地富(地主與富農)
20. 言語和行動可以回旋的地方 [roon for action]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莊子·養生主》
21. 另見 de
常用詞組
1. 地板 dìbǎn
(1) [floor board]∶建筑物地面的表層,由木板或其它地面材料做成
(2) [farmland;croplan] 〈方〉∶田地
2. 地板蠟 dìbǎnlà
[floor polish (wax)] 用來擦地的蠟
3. 地磅 dìbàng
[weighbridge] 安置在地下,臺面與路面齊平的磅枰.多設在倉庫和車站.用來稱量較大較重的東西
4. 地保 dìbǎo
[town crier] 清朝和初年在地方上為官府辦差的人
5. 地堡 dìbǎo
[bunker;blockhouse;fort] 供步槍、機槍射擊用的有掩蓋的低矮工事.用土、木、磚、石、鋼鐵或鋼筋混凝土等材料構筑.用于掩護橋梁、渡口或封鎖街巷、道路和開闊地,也可與其他工事相結合構成火力支撐點
6. 地崩山摧 dìbēng-shāncuī
[hills topple and the earth shake] 土地崩裂,山嶺倒塌.多形容巨大變故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唐· 李白《蜀道難》
7. 地表 dìbiǎo
[surface (of the earth)] 地球表面
8. 地表火 dìbiǎohuǒ
(1) [ground fire]∶ 腐植質層燃燒的一種森林火災,通常不露出表面
(2) [surface fire]∶ 僅燃燒林地表面的枯枝落葉或林下灌木、草層的一種森林火災
9. 地鱉蟲 dìbiēchóng
[ground beetle]步行蟲科的甲蟲,身體扁,棕黑色,雄的有翅,雌的無翅常在住宅墻根的土內活動.中醫用作通經的藥物,也用來治跌打損傷.通稱“土鱉”
10. 地波 dìbō
(1) [ground wave]∶直接來自發射機而未經電離層反射沿地球表面傳播的那部分電波
(2) [earth wave]∶地球物質的彈性擺動
11. 地步 dìbù
(1) [condition;plight situation]∶處境;
(2) 事物發展所達到的程度 [extent]
我竟與閏土隔絕到這地步了.—— 魯迅《故鄉》
(3) [room for action]∶指言語,行動留下的可以回旋的地方;余地
留地步
12. 地財 dìcái
[valuables buried by landlords or rich peasants;hidden property] 〈方〉∶埋在地下的錢財物品,系私人埋藏
13. 地層 dìcéng
(1) [stratum;layer]
(2) 由天然作用形成的成套沉積巖,有時還可包括變質巖層,甚至火成巖體
(3) 發掘古物中,發現考古物質(如手制石器、骨骼和居住遺跡)的地層
(4) [formation]∶代表一個地質填圖單位的火成巖、沉積巖或變質巖
14. 地產 dìchǎn
(1) [land]∶私有或公有的土地
(2) [tenantry]∶租出的財產,租給租佃者的財產
把他自己拔出的一片小地產建成一座整潔磚房的小莊,以每年一個畿尼(舊英金幣)的租金租出
(3) [landed property (estate)]∶不動產
房屋四周全是地產
15. 地秤 dìchèng
[weighbridge] 見地磅
16. 地磁 dìcí
[geomagnetism;terrestrial magnetism] 地球所具有的磁性現象.羅盤指南和磁力探礦都是地磁的利用
17. 地大物博 dìdà-wùbó
[(a country) vast in territory and rich in natural resources] 指國家領土遼闊,資源豐富
地大物博,蘗牙其間.——唐· 韓愈《平淮西碑》
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別省可比.——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
18. 地帶 dìdài
[zone;belt;district;region;terrain] 往往具有獨特的天然邊界的區域,在其生物物種與形態上有其獨特的表現
松林地帶
森林地帶
19. 地道 dìdào
[tunnel;subway;underpass] 地下的道路或坑道
20. 地道 dìdao
(1) [pure;typical]∶沒有異物;純正的,未攙雜的
寫的是地道的幽默文章
(2) [thorough;straight-ahead]∶完全限于某一特定音樂風格之內的;未經潤色的
地道的搖擺舞曲
(3) [every inch;one hundred percent]∶真正是有名產地出產的
地道藥材
(4) [work be up certain standard]∶(工作、活兒等)實在;夠標準
21. 地道戰 dìdàozhàn
[subway battle;tunnel warfare] 依托地道堅持斗爭、打擊敵人的作戰方法.是游擊戰爭中革命軍民的一種創造.典型的地道,家家相連,有生活、防毒、防水和戰斗設施,能藏能打、能機動、能生活,便于長期堅持對敵斗爭,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
22. 地點 dìdiǎn
(1) [place]∶所在的地方
路上陡峭的地點
(2) [site;locale]∶適于建筑的地面
施工地點
23. 地動 dìdòng
(1) [quake,earthquake]∶地震
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后漢書·張衡傳》
(2) [earth's rotation and revolution]∶地球的運動
24. 地動山搖 dìdòng-shānyáo
[the earth trembled and the mountains swayed] 地被震動,山地搖擺.形容聲勢浩大
這場斗,真個是地動山搖,好殺也.——《西游記》
25. 地動儀 dìdòngyí
[seismograph as invented by the Chinese scientist Zhang Heng in A.D. 132] 候風地動儀的簡稱
26. 地洞 dìdòng
[dugout;burrom] 在山坡上挖掘的或在覆蓋著草皮的地下挖掘的避難所或簡單的住處
27. 地段 dìduàn
[sector (or section) of an area] 指地面上的一段
黃金地段
危險地段
28. 地方 dìfāng
(1) [place]∶地面的某一個特定地區;一個特定的所在地點
一條地毯的破舊的地方
(2) [point]∶一個特定的地點
沿途在一些地方停留
(3) [locality]∶各行政區
地方組織
(4) [part,respect]∶部分
劇中最動人的地方
(5) [town crier]
<古>
地保
令他們報個“暴病身亡”,合族中及地方遞一張保呈.——《紅樓夢》
29. 地方 dìfāng
(1) [local]
(2) 當地
地方公共汽車線路
地方武裝
(3) 各行政區的
地方政治
地方風俗
30. 地方民族主義 dìfāng mínzúzhǔyì
[local nationalicm] 少數民族中的狹隘民族思想.只顧本民族的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和國家整體利益,破壞民族團結
31. 地方色彩 dìfāng sècǎi
[local colour] 某個地方所特有的情調風格
32. 地方武裝 dìfāng wǔzhuāng
[local armed forces;regional armed forces] 地方上的,尤指相對中央的而言
33. 地方戲 dìfāngxì
[local drama(opera)] 流行在某一地區,用當地方言演唱,具有鄉土色彩的劇種,如漢劇、湘劇、川劇、越劇等
34. 地方志 dìfāngzhì
[local chronicles;annals of local history] 地方上的大事年鑒
35. 地方主義 dìfāngzhǔyì
[localism;provincialism] 在處理問題時,將本地方的利益放在首位,不顧甚至破壞全局利益的思想和行為
36. 地方自治 dìfāng zìzhì
[local self-government] 地方事務由某個劃分的地方政區自己管理(區別于中央對這一地區的管理)
37. 地府 dìfǔ
[the nether world] 人死后靈魂的歸宿之地(迷信)
38. 地覆天翻 dìfù-tiānfān
[earth-shaking changes] 見“天翻地覆”
39. 地溝 dìgōu
(1) [sewer tunnel]∶地下排水溝
(2) [covered sewage;underground drain]∶地下的水溝
40. 地瓜 dìguā
(1) [yam bean;]∶又稱“豆薯”,一種熱帶纏繞植物,具蕪菁狀的塊根,作為生菜生食或煮食的可食豆莢,種子產生魚藤酮和油
(2) [sweet potato]∶甘薯,紅薯
41. 地光 dìguāng
[flashes of light preceding an earthquake;small population for a large area;vast and spaxsely populated area] 地震前的閃光
42. 地廣人稀 dìguǎng-rénxī
[with much land and few people;small population for a large area;vast and sparsely populated area] 地方大,人口少.形容荒涼
楚越之地,地廣人希(稀).——《史記·貨殖列傳》
43. 地滾球 dìgǔnqiú
(1) [grounder]∶ 落地或地面滾動的球(例如棒球,板球,或足球),尤指被擊中后立即落地滾動的球
(2) [ground ball]∶被打出的棒球在對方外場手沒能接住前已經落地
(3) [roller]∶被擊后沿著地面滾動的球;容易接的滾球
44. 地核 dìhé
[the earth's core] 地球的中心部分,半徑約3360公里,其物理性質與周圍的地幔和地殼有明顯不同
45. 地黃 dìhuáng
[glutinous rehmannia] 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葉長圓形并有皺紋,開淡紫色花.黃色根,中醫入藥、補血、強心
但取蘆藤地黃輩觀.——宋· 沈括《夢溪筆談》
46. 地積 dìjī
[measure of land;area] 土地的面積,通常用頃、畝、分等單位來計算
47. 地基 dìjī
[foundation;ground] 作為建筑物基礎的地層
建筑地基
48. 地極 dìjí
[terrestrial pole] 地軸兩端點之一
49. 地籍 dìjí
[cadastral] 古代登記土地的冊籍,是征收田賦的依據
50. 地價 dìjià
[price of land] 買賣土地的價格
地 de
基本字義
1. 結構助詞,用在詞或詞組之后表示修飾后面的謂語:慢慢~走.
詳細字義
1. 用在狀語和中心詞之間 [used after an adj.,noun,adverb or verb,etc.to form an adverbial adjunct].如:他認真地學習;天氣漸漸地冷了;有計劃地安排生活.又表示動態,相當于“著”.常附在立、臥、坐等不及物動詞的后頭
后妻向床上臥地不起.——《舜子變文》
2. 還用于狀語后或補語前
相看月未墜,白地斷肝腸.——唐· 杜甫《越女詞》
3. 另見 d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