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依戀人格 冷漠回避型依戀人格
今天我們通過心理學來聊一聊,焦慮性依戀和回避依戀,相愛相殺,更深層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假如你內心很缺乏安全感,特別害怕和對方分開,你需要時刻了解對方到底在做什么,甚至于對方的語氣一冷淡,你就會開始胡思亂想,比如“他是不是不愛我了”“他是不是和別的異性在一起”這些問題,那么你極有可能是焦慮型依戀人格。
不管你是經常焦慮,還是偶爾焦慮,現在請你仔細回想一下,你和你對象的相處模式里:
當你越控制對方的時候,對方是越聽話,還是越反抗?
當你越討好對方的時候,對方是越感激,還是越冷漠?
我猜一定是后者,對不對?
這其實就是典型的焦慮型和回避型的相處模式。焦慮追,回避逃。
然后呢,焦慮型依戀通過和回避型依戀的相處,通過這種追逐,更加認定了自己的一個想法,即只能通過向別人索取來得到愛,自己逃不出被傷害的命運。
而回避型依戀也更加認定了一件事,那就是伴侶確實要不斷地控制自己,所以自己就要不斷的逃離。
這兩種人格類型的人都在和對方談戀愛的過程里,不斷地強化自己對于自身的認知,以及對于愛情的解讀。
但是他們原本對于自身的認知,和對愛情的解讀,都是基于自身人格的局限性,也就是說他們的認知本來就有偏差,他們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或者說他們固執的不肯承認這一點。
這就是為什么焦慮和回避相處的越久,彼此身上的焦慮癥狀和回避癥狀就更加明顯。兩人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深。
這里我還想提一個專業的名詞,叫做關系動能。
關系動能是什么呢?就是在任何一段關系當中,都會有一個動能去平衡這段關系,尤其是在感情當中。
當一個焦慮型愛上一個回避型的時候,站在關系的角度上來看,整體是平衡的,就像一個人追一個人逃,他們的心相對速度是平衡的,雙方就會保持一種放不下又離不開的關系,在一塊很多矛盾,但是強行分又分不開,彼此都很想對方。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即使不是一個回避型的人,當他遇到一個焦慮型的時候,他也會變成一個回避型。
反過來說,即使不是一個焦慮型,當他遇到一個回避型的時候,他也會變得有些焦慮,因為關系動能需要平衡。
關系動能處于微妙平衡的時候,焦慮和回避就呈現出相愛相殺的狀態。
所以如果你遇到一個回避,感覺自身變得焦慮了,這很正常,遇到一個焦慮自身出現回避癥狀,這也很正常。
但是呢,你不能放任這種狀態持續下去,因為雙方都會在自身人格的局限性中,越來越鉆牛角尖。直到有一方先忍受不了那種相愛又無法和諧共處的矛盾,先爆發出來,關系就會徹底崩塌。
很多人跟自己的伴侶相愛相殺好幾年了,分分合合的,都對關系開始絕望了,其實你想要改變現狀的話,我告訴你,任何一種依戀類型,想要獲得長遠的幸福,只有一條路,就是慢慢改變自己的人格缺陷,向安全型靠攏。
如果你是安全的,你要引導自己的伴侶也向安全型靠攏,不安全型人格只要用對方法,都是可以被治愈的,明白嗎?
心理測試:測試前任最想對你說的一句話
1. 在一起時你們是否會因為一些小事爭吵?
是的,經常覺得很累 —2
很少為了小事爭吵 —2
偶爾會,但很快就能和好 —3
2.你認為你是一個喜歡自我反思并愿意改正錯誤的人嗎?
是 —3
不是 —4
3.TA是否會把自己的煩惱主動告訴你?
經常說—5
不怎么說 —4
4.你會把你們戀愛的過程跟你的父母說嗎?
事無巨細,經常跟我爸媽吐槽 —6
偶爾他們問起來就說一下 —5
幾乎不說,沒啥好說的 —5
5.面對你想要的東西,你愿意花費多少精力去獲取?
一切隨緣,是我的終歸是我的 —7
努力一下,說不定能成功—6
拼盡全力,我想要的都要得到—B
6.你們分手是因為出現了第三者嗎?
是—A
否 —7
7.分手后對方是否主動聯系過你?
是— D
否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