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邦快遞單號查詢 快遞單號自助查詢
來源:央視財經
隨著“雙十一”消費狂歡落幕,海量的快遞包裹正在陸續從商家發往消費者的手中。今年是《個人信息保護法》實施后的首個“雙十一”,那么,快遞信息的安全程度究竟如何?
個人信息仍在“裸奔” 快遞面單存信息泄露風險
據記者觀察,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快遞包裹,都非常具體地顯示收件人的信息。比如姓名、電話號碼以及收件地址,有的還顯示了寄件人的信息以及具體買了哪些東西。
記者發現,當前快遞包裹上的信息并非不能做隱藏處理,比如在少部分的快遞包裹上,就隱去了收件人的姓名、住址以及電話號碼當中的部分字段。一家快遞企業負責人表示,對于電商件來說,面單是否做了加密,主要取決于商家在發貨時是否選擇對收件人信息進行隱藏。
德邦快遞北京海淀東部負責人 翟廣彬:加密之后,派送的時效可能會下降,比如說可能兩天收到的貨,因為加密的問題可能會變成三天。
影響配送效率 電商、快遞使用隱私面單積極性不高
快遞工作人員介紹,如果遇到加密件,只能通過公司配發的派送終端機掃描包裹上的條形碼,以“虛擬電話”聯系收件人。當遇到用戶拒接虛擬來電,或撥打不通的情況,還需要從后臺查詢客戶真實號碼再進行撥打,這就進一步增加了派送時間。
記者登錄了幾家快遞平臺的寄件頁面發現,目前,部分快遞企業沒有提供隱私面單的相關選項,即使有,也大多出現在增值服務中,而非默認選項。消費者需要手動選擇“安全號碼”“隱址寄件”,才能在面單上隱藏信息。
多家快遞企業表示,隱私面單尚未全面推行,主要原因除了影響配送效率之外,其次也由于末端派送場景復雜多樣,比如第三方的物流驛站或暫存點無法識別包裹信息,就無法為消費者提供服務。此外,隱私面單的使用和推廣還需要產業鏈上下游協同。
目前,部分電商平臺及面單打印軟件不支持隱私面單,或者對隱私面單進行收費等,這也導致了商家對隱私面單的使用積極性不高。
“掃碼返現”“領紅包” 快遞單上頻現二維碼廣告
還有不少網友反應,現在很多快遞包裹上都出現了二維碼,還印有各種“掃碼領紅包”的文字,有人以為是商家贈送的紅包或禮品,但掃碼后卻發現彈出的是各類小廣告,不僅沒有現金紅包,還差點把自己的信息“送”出去。
在北京一處快遞攤位上,記者看到在許多快遞包裹上,都有“掃碼抽話費”“掃碼返現8.8”“先別拆,掃碼領100元現金紅包”等標語,同時配有一個二維碼,這些信息大多打印在快遞面單上,涉及多家快遞企業。
記者隨機掃了一個寫著“掃碼抽20元話費的”的二維碼,按照層層提示填寫完姓名,手機號和身份證號后,卻發現領到的不是話費券,而是一份交通綜合意外保險,該頁面還提示用戶注意接聽保險客服的近期來電。
如果想要領取所謂的話費券,還需要再次填寫手機號驗證碼,下載某款App。在另一個包裹上,記者看到了“先別撕,有機會抽兩瓶洗手液”的字樣,掃描后,轉盤抽獎顯示抽到的是一張20元話費券,填寫完個人信息后,同樣需要前往公眾號領取。
這些包裹上的二維碼,大多都是打著抽手機或紅包的噱頭,為各種App、公眾號引流的廣告,且大部分都需要填寫多項個人信息。
快遞公司 商家均否認 二維碼廣告到底誰發的?
包裹上的二維碼究竟是哪來的?對此,記者也詢問了多位電商平臺商家。有客服表示,這是發貨時打單子的系統自帶的,也有的說,是快遞公司的廣告,因為面單都是快遞公司提供的。但對這一說法,部分快遞公司予以否認。
德邦快遞北京海淀東部負責人 翟廣彬:快遞公司是不放二維碼的,有可能是商家或者是第三方的打印軟件系統,出現放二維碼的情況,這是屬于上游電商的行為。
菜鳥:快遞單是“正常操作的廣告位” 會進一步規范頁面設置
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市面上的第三方打單軟件很多,許多電商平臺也都有自己的電子面單打印系統,這些軟件中也可能會存在類似的廣告固定植入模板。記者詢問了多家電商平臺,僅菜鳥方面回應稱,這屬于正常操作的廣告位,都是經過篩選和正規商家合作的,消費者可以自主選擇是否填寫信息。此外,對于消費者反饋的情況,菜鳥也會進一步規范頁面體驗,保護消費者隱私。
律師:快遞公司應盡信息保護責任 廣告發布者有審查義務
律師表示,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信息應當真實、全面,不得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經營者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圍,并經消費者同意。
這種“掃碼領紅包”的行為,涉嫌侵犯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此外,根據《廣告法》,廣告主和廣告制作方、發布方對廣告內容有審查義務,要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