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識廬山真面目 《詠柳》
導讀原創 牛汝辰蘇軾那首耳熟能詳的詩句《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34;的三面臨江,山勢雄偉,山清水秀,風景奇麗,煙霧縹緲的著名避暑勝地,可謂昔日的“夏
原創 牛汝辰
蘇軾那首耳熟能詳的詩句《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34;的三面臨江,山勢雄偉,山清水秀,風景奇麗,煙霧縹緲的著名避暑勝地,可謂昔日的“夏都&34;,令無數文人墨客仰慕前往,也令今天的人充滿好奇和希冀。
關于廬山一名的由來,廬山市因廬山得名,而廬山因殷周之際有匡俗兄弟七人結廬于此而得名。據《讀史方輿紀要》廬山:“殷周時,有匡俗兄弟七人結廬于此,故曰廬山。”《廬山記略》:“有匡俗先生者,出殷周之際,隱豚潛居其下受道於仙人而共嶺,時謂所止為仙人之廬而命焉。”又說,以西周方輔先生的存廬得名。《讀史方輿紀要》廬山:“相傳周武王時,有方輔先生于此山得道仙去,惟廬存,因名。”另據今人研究,“廬”系古越語地名,意為山麓。
秦朝時,屬九江郡。兩漢時,為柴桑縣地。隋朝時,為尋陽縣地。唐朝時,為潯陽縣地。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置星子縣。據《今縣釋名》:“境內有落星石,《縣志》,今名德星石,五代楊吳因置星子鎮。宋改縣,有落星湖,一名落星灣,在縣南,鄱陽湖之隨地異名者也。”一說以鎮東鄱陽湖中有“石浮水面如星”得名星子。元明清時,為德化縣、南康縣地。1914年后,為九江縣、星子縣地。1980年,設九江市郊區、廬山區。1984年,撤郊區并入廬山區。2016年撤銷星子縣,設計廬山市。
廬山是旅游勝地,其旅游資源有:秀峰風景區(香爐蜂、雙劍峰、文殊峰、鶴鳴峰、姊妹峰),馬尾瀑布、黃崖瀑布、秀峰寺雙掛堂、李憬讀書臺、周渝點將臺、觀音橋、玉澗橋、愛蓮池、歸宗寺、太乙村遺址。
敬請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會員“高同華”發布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