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興未艾的意思 方興未艾下一句是什么
【編者按】
6月17日,2023上海中考開考。在考生家庭內外,這次以“會心之樂”為題的600字作文,再度引發公眾興趣。作文題,難不難;換成你,怎么寫?
這個人工智能(AI)方興未艾的年代,關于升學考試作文的議題,或許可以換個機器的視角。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請了國內主要生成式預訓練大模型,讓多個AI平臺“執筆”同題作文,并邀各路相關專家點評,看看這些機器人在“模擬考”中如何理解自然語言,文筆功夫有沒有給人類意外的驚喜?到底寫得咋樣,不妨互學互鑒。
今天上午,2023年上海中考語文作文題亮相,題目為“會心之樂”。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能否準確審題?寫作水平如何?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將題目輸入復旦大學科研團隊研發的MOSS大模型,它很快根據要求生成了一篇文章。中學語文高級教師認為它總體上寫得不錯,但缺乏真情實感,也缺少證明論點的事實論據。你覺得呢?
會心之樂(復旦MOSS版)
人生中有很多種快樂,其中一種最為特別的快樂就是會心之樂。會心之樂是一種心靈的愉悅,是一種深刻的共鳴,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受。當我們在與別人交流時,突然發現對方說出了我們一直想說的話,或者在做某件事情時,突然發現自己的想法與別人的想法不謀而合,這時候我們就會體驗到一種非常愉悅的感覺,這就是會心之樂。
會心之樂并不是一種簡單的快樂,它需要我們有一定的思考和領悟能力。只有當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知識,才能夠更好地領悟到別人的意思,也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會心之樂是一種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才能獲得的快樂。
會心之樂也是一種深刻的共鳴。當我們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感受時,如果對方能夠理解我們的內心世界,并且給予我們支持和鼓勵,那么我們就會感到一種被理解和認同的快樂。這種快樂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得到了別人的支持和鼓勵,更重要的是因為我們找到了一個與自己心靈相通的人。
最后,會心之樂也是一種情意相合的感受。當我們與親密的人在一起時,我們可以不用言語,就能夠感受到對方的情感和想法。這種默契和情感上的連接,讓我們感到一種無法言喻的快樂。這種快樂不僅讓我們感到幸福和滿足,更讓我們感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總之,會心之樂是一種非常特別的快樂,它需要我們有一定的思考和領悟能力,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和積累,需要我們與他人建立深刻的共鳴和情感上的連接。當我們體驗到會心之樂時,我們會感到一種無法言喻的幸福和滿足,這種快樂將成為我們生命中最為珍貴的回憶。
【專家點評】
陶璐(市南中學語文高級教師)
看了這篇作文,我覺得MOSS總體上寫得不錯:
一是審題比較到位,基本理解了“會心之樂”的內涵,并且用富有文采的語句表達了出來:“會心之樂是一種心靈的愉悅,是一種深刻的共鳴,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感受。”
二是論述有條理,文章采用并列論述結構,提出了三個分論點:會心之樂需要我們有一定的思考和領悟能力,是一種深刻的共鳴,也是一種情意相合的感受。
三是結尾點題,進一步闡述了中心思想:“當我們體驗到會心之樂時,我們會感到一種無法言喻的幸福和滿足,這種快樂將成為我們生命中最為珍貴的回憶。”
不過,按照中考作文的評分標準,MOSS寫的文章估計得不到高分。中考作文通常是以敘述為主、夾敘夾議的文章,要體現作者的真情實感,敘述要生動,可運用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等寫作手法,還可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
按照這個標準,MOSS顯然沒有完全達標。它寫的是議論文,基本沒有生動的敘述,缺少佐證論點的鮮活論據,更沒有在行文中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這種缺陷是可以理解的,畢竟MOSS是機器而不是人,缺少人的情感和生活經歷。生活是作文的源泉,AI大模型沒有生活世界,也沒有自我意識,它怎么能真正理解“會心之樂”呢?
欄目主編:徐瑞哲 題圖來源:賴鑫琳 攝
來源:作者:俞陶然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