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圍的日與夜 天水圍的與霧免費看
國慶檔之后,就沒太多大片扎堆,雖不是青黃不接,但電影熱度和票房都很一般!在這其中,電影《第一爐香》算是最受關注的!
因為有張愛玲及原著《第一爐香》的名氣,這部電影一開始籌拍,就備受關注!加上有著名女導演許鞍華的加持,所以更被期待。許鞍華之前導演的電影反響都不錯,也成功將張愛玲小說《半生緣》拍成了電影,反響很好,成為黎明吳倩蓮梅艷芳葛優黃磊的重要代表作!
但是自從官宣許鞍華選擇了彭于晏馬思純出演《第一爐香》男女主角開始,書粉和網友及觀眾就開始質疑,到后來兩人的劇照和造型曝光,更是遭遇各種吐槽。直到最終電影上映,許鞍華不僅沒有再續輝煌,電影《第一爐香》口碑評分遠不如預期,甚至差評不少,她也沒能在這部電影里化腐朽為神奇,馬思純彭于晏的表現不僅不出彩,反而和角色反差太大,算是被許鞍華帶到坑里了。
沸沸揚揚的炒作熱度頗高,電影口碑和票房卻讓人大失所望,提不起觀影興趣。本來想去一探究竟,看看到底差到哪種程度讓觀眾這么不滿意,卻因為一些其他原因不能成行,只能以后再看了。
沒看到許鞍華的導演新作,卻把她之前導演的電影《天水圍的日與夜》翻出來欣賞了。當初聽到這個名字就很喜歡,說不出的感覺,覺得很寫實,又很文藝。而且這部電影口碑很好,也拿了不少大獎,所以一直期待,只是又一直沒單獨去觀看。
欣賞《天水圍的日與夜》的感覺很奇妙。
一方面,這部電影,幾乎沒有豪華的明星陣容,雖然鮑起靜、陳麗云等確實是演技扎實的資深戲骨,但一直低調,飾演男主角的是沒有名氣的新人,其他配角基本上也是路人甲的配角臉,總之演員陣容的個人存在感都不強。
而且電影的畫面、構圖、色彩等等,都是很普通很樸素的,與之前不少接地氣的港片風格不謀而合。
另一方面,電影的故事也可以說是清湯寡水,甚至都可以理解成一群人的生活流水賬紀錄片,沒有很激烈的故事沖突,沒有很經典的臺詞,甚至對白都很少很簡單,也基本上沒有什么情緒,更沒有高大上的主題表達和深刻用意。
總之,從劇本故事、臺詞、色彩、服化道及演員的名氣和表演,都相當平淡。
但就是這樣一部看似沒有大片熱片元素標配的電影,卻獲得了觀眾極高的評價和業界的極大的認可,肯定是有其原因的。個人覺得,這部電影看似沒有鮮明的特點,正是這部電影的特點,于無聲處聽驚雷,平凡中見偉大。
幾十分鐘的電影,不知不覺就看完了,觀影途中,仿佛沒有太投入,沒有高潮和興奮點,但是一點也不出戲,也沒什么思考,甚至情緒都沒什么起伏,更沒什么行動和思考,這種觀影感覺確實很舒服的,或許這就是大師的功力所在,以最簡單平凡的素材,做了一桌清新舒適的清粥小菜,吃完恰到好處,不撐不膩。
看這部電影,或許很多人都會有這樣一種錯覺,這樣簡單樸素的電影,好像我們都可以去自導甚至自演。但是又很難去拿捏尺寸,行云流水不動聲色不刻意不修飾地呈現出一部完整且被認可的電影。
電影中的母子,沒有普通家庭常見的母子沖突或者寵溺溫情,和平相處。即使在丈夫和父親缺失的單親家庭,也沒顯示太多的哀傷幽怨。母親在商場打工,下班做家務照顧孩子,兒子上學,要么宅在家里無所事事,要么和同學簡單交際。兩人有各自的世界,卻每天都在家里交集,吃著簡約的餐食,做著簡單的溝通,維系著簡單但真誠熱情的社交關系,過得不卑不亢不喜不悲。這樣平淡的狀態,卻是多少家庭可望而不可即的。至于影片想關注的單親家庭、中學生孤僻、空巢老人等社會問題,幾個年齡段幾種世界觀的碰撞,都在潛移默化的細節中得以融合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