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紅色預警 特大暴雨紅色預警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郭媛丹 崔凡荻 杜瓊芳 李 昊】中國中央氣象臺29日發布暴雨紅色預警,預報京津冀等地將出現暴雨或特大暴雨。法新社報道稱,這是自2010年中央氣象臺正式啟用預警發布機制以來發布的史上第二個暴雨紅色預警,上一次是2011年9月29日。中國北方地區已有數萬人被疏散。暴雨預警信號分四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暴雨紅色預警是指,3小時內降雨量將達10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中央氣象臺預計,此次強降雨過程極端性強,致災風險高。預計累計降雨量100毫米以上,降雨面積將達22萬平方公里,影響人口1.3億人;強度可能接近或超過2012年“7·21”北京暴雨和2016年7月18日至20日降雨過程。當前,國家防總針對京津冀晉豫啟動防汛二級應急響應,并派出5個工作組在北方重點區域協助指導防范應對工作。
最高降雨量達641.9毫米
29日開始,華北、黃淮一帶降雨逐漸鋪展,京津冀魯豫晉等部分地區出現暴雨或大暴雨,局地現特大暴雨。預計到31日,上述地區強降雨持續,中央氣象臺30日繼續發布最高級別的暴雨紅色預警。
北京氣象部門30日下午發布的信息顯示,從7月29日20時至30日14時,北京地區全市平均降雨量62.9毫米,城區平均70.7毫米,均已達到暴雨量級。
北京市防汛指揮部于29日19時啟動全市防汛紅色(一級)預警響應。受臺風“杜蘇芮”減弱后的熱帶低壓與副熱帶高壓外圍暖濕氣流的共同影響,北京市本輪強降雨天氣預計將持續超過70個小時,在7月29日夜間至8月1日,北京有暴雨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
對此,北京市發布9條應對措施,要求全市企(事)業單位除保障城市基本運行外,原則上居家辦公或停工停業,呼吁廣大市民減少外出,遠離風險,確保安全等。北京主要演出場館7月30日也發布公告,取消當天的活動。
《環球時報》記者30日注意到,北京市區交通狀況較好,沒有因大雨出現異常擁堵的情況。公交車和地鐵仍正常運行,但出租車等待時間較長。記者看到,市政工作人員、交通警察當天在北京多個容易積水的地點忙碌。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排水和應急設備已在29日降雨前到位。
在京津冀區域內,最大降雨出現在邢臺市臨城縣趙莊梁家莊。邢臺市氣象臺30日14時發布的天氣實況和預報信息顯示,28日5時至30日14時,河北邢臺市臨城縣趙莊梁家莊降雨量達641.9毫米。臨城縣應急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目前,全縣尚未發生險情,無人員傷亡消息,梁家莊村的危險戶已轉移。
河北省氣象臺30日11時繼續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預計30日到31日,大部分地區有暴雨到大暴雨,部分地區有特大暴雨,局地累計可達600毫米以上。截至7月30日,河北全省的轉移群眾已經達到4萬余人。
29日晚間及30日上午,國家防總辦公室、應急管理部已連續兩次召開會議,與自然資源部、水利部、中國氣象局聯合會商調度部署北方地區強降雨防范應對工作,國家防總于30日9時針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河南等重點省份啟動防汛二級應急響應。此前,國家防總對京津冀晉魯豫啟動防汛應急三級響應。
極端暴雨兩大原因
我國北方城市此輪強降雨是已停止編號的臺風“杜蘇芮”帶來的后續影響。“杜蘇芮”28日22時離開福建省,29日11時減弱為熱帶低壓,并停止編號。“杜蘇芮”是今年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臺風及有完整觀測記錄以來登陸福建第二強的臺風,具有強度大、水汽量足、影響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等特點。
據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方翀介紹,“杜蘇芮”殘余環流率先進入河南,由于京津冀地區處于這個環流的北側和東北側,而在華北的東部有一個副熱帶高壓,西部也有高壓脊東移,兩邊的高壓打通后,在華北北部形成一個高壓壩,這使得“杜蘇芮”環流繼續北上的速度減緩,在華北到黃淮一帶持續時間增長,這樣就會增加累積雨量。另一方面,由于“杜蘇芮”本身攜帶了大量的水汽,而東側為副熱帶高壓,二者之間存在強的氣壓梯度會導致京津冀地區的東風和東南風顯著增強,而此時正好在西太平洋上有臺風“卡努”,強的東南風會將遠距離“卡努”附近的水汽源源不斷輸送到華北平原上來。此外,攜帶水汽的東風和東南風受京津冀西邊的太行山脈阻擋,也會集中在山前。方翀總結說,長持續時間、充沛的水汽輸送,加上地形的增幅,從而造成此次京津冀地區極端降水,預計京津冀部分地區累積降水量會達到200到450毫米,局地會達到650毫米以上。
專家提醒公眾注意預警信息
截至30日晚記者發稿,北京仍處于暴雨紅色預警中。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3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提到,11年前的“7·21”暴雨災害后,北京增強了對于極端強降水的應急能力。對容易積水的立交橋以及地鐵線路都作了特別布置。此外,北京在軟件監測能力上也進行了大幅提升。
在暴雨持續的情況下,專家提示,公眾需關注當地最新預報預警及交通信息。暴雨期間應盡量停止戶外活動,在戶外需避開廣告牌、腳手架等易倒塌的設施,不要在積水路段行走。開車需減速慢行、保持車距,注意繞開低洼路段,避開路面上被風刮倒的樹枝、路牌等散落物。山區居民要盡早撤離至安全地帶,不要在雨天進入山區溝谷,遠離河道等風險區域。
多名氣象專家30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極端天氣的出現與全球氣溫不斷升高有一定關系,目前的研究結果表明,未來極端天氣的頻率和強度將會增加。因此,要推動實現節能減排。
另據中央氣象臺30日消息,今年第6號臺風“卡努”(熱帶風暴級)已于當日凌晨加強為強熱帶風暴級,預計7月31日夜間至8月1日早晨進入東海,逐漸向浙江沿海靠近。“浙江應急管理”微信公眾號消息稱,“卡努”預計8月1日晚至2日上午在浙江省沿海登陸或近海轉向,可能對該省造成嚴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