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怎么辦 上廁所拉血但是不疼
夏天,誰還不拉肚子?有什么大驚小怪的,NO,NO,NO,拉肚子也可能會要命!
56歲的王女士從腹瀉到死亡,僅僅經歷24小時。
起因是王女士在家吃了一些不潔食品,幾小時后出現上吐下瀉、腹痛的癥狀。
可一天過后,王女士的腹瀉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更加嚴重,出現了精神萎靡、伴有胸悶憋喘,家人將她送到醫院就診,之后病情加重轉入ICU。
王女士到院時已經休克,血壓低至80/40 mm Hg,皮膚非常干燥,有著明顯的脫水癥狀。
這主要是由于王女士在一天腹瀉中排出了大量水樣便,還因腹痛大量出汗,血管里的水流失太多,沒及時補充,再加上她患有慢性基礎疾病,誘發了并發癥。
期間王女士的病情持續惡化,并發生室顫等嚴重心律失常,雖經全力搶救,但王女士最終還是回天乏術。
據醫生介紹,王女士腹瀉會致命還是因為太輕視,夏天的腹瀉最容易造成的并發癥就是休克,休克以后如果救治不及時就可能造成猝死。
腹瀉,也叫泄瀉,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臨床癥狀表現,俗稱拉肚子,是跟平常的排便習慣突然表現得不一樣,大便主要表現為不成形,有的人會伴隨里急后重感,或出現肛門下墜感等伴隨癥狀。
排便次數增多,每天>3次,糞質稀薄、含水量超過85%,排便量增多,每天超過200g時,就是腹瀉。
如果病程小于4周叫急性腹瀉,大于4周叫做慢性腹瀉,臨床上慢性腹瀉可分為四種類型:
1. 分泌性腹瀉
這類腹瀉以霍亂為代表,特點是即使排便禁食水,腹瀉仍然不停止,所以短期內患者會出現大量的脫水,甚至休克的表現,治療上以充足的補液為主。
2. 滲透性腹瀉
這類腹瀉以腸鏡檢查、口服聚乙二醇電解質散進行清腸為代表,這種腹瀉的特點是停用滲透性藥物之后腹瀉就會停止。
3. 滲出性腹瀉
這一類腹瀉主要是由于腸道炎癥使黏膜分泌增多所導致,這種腹瀉特點是糞便中有紅、白細胞。
4. 胃腸動力異常導致的腹瀉
分辨特點是沒有紅、白細胞。
在臨床中,如果出現腹瀉要進行腹瀉的鑒別,進行相應的檢查確診疾病,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
夏季為何腹瀉高發?
有網友吐槽,一到夏天,腸胃仿佛變了一個樣,吃西瓜拉肚子,喝冰水拉肚子,吃燒烤也拉肚子……為什么夏季腹瀉這么高發?
夏季在五季中屬“長夏”,在中醫的五行中屬“土”,對應脾臟。
所以在夏季消化系統疾病更容易多發,比如腹瀉、脹氣、消化不良、打嗝等,只是腹瀉中招的人更多而已。
人們常把腹瀉歸根于“吃壞東西”,其實并沒那么簡單,腹瀉致病原因有很多,常見的原因有:
1.飲食所傷
進入夏季,晝長夜短,人們的夜生活也豐富起來了。
晚上邀三五好友把酒言歡,啤酒加烤串更是成了夏季“標配”,然而過多食用生冷、辛辣、肥甘厚味的食物,會損傷脾胃,導致脾胃的運化功能失調,從而出現腹瀉。
并且夏季高溫潮濕,容易滋生細菌和病毒,食物極易被致病微生物污染而導致人們食用后感染機會增多,所以飲食不潔也是導致夏季腹瀉的重要因素。
2.情志失調
高溫天氣下,人的體液排出較多,可能會影響消化系統的正常運轉,部分人群會出現煩躁、焦慮、易怒等不良情緒,從而間接食欲不振、不吃不喝,導致免疫力下降,引發消化道疾病,出現腹瀉癥狀。
還有些人在情緒緊張時,也會出現腹痛、腹瀉的癥狀,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腸易激綜合征”。
中醫理論認為“肝為陽臟,喜調達而惡抑郁,在志為怒”,夏季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季節,人體陽氣旺盛導致肝陽易上亢,郁怒傷肝,肝失疏泄。
肝氣過盛,可克傷脾土,脾胃受制,運化失常,導致吃進去的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出現腹瀉。
3.脾胃虛弱
長期飲食失調、勞倦內傷、久病長年不愈等,易導致脾胃虛弱。
如果飲食不規律,吃太多,吃不易消化的食物,或胃動力不足時,就會導致腹脹、腹瀉、惡心、嘔吐、酸、胃灼熱、打嗝等癥狀。
4.細菌感染
夏天天氣炎熱,細菌的繁殖速度特別快,食物的保質期較短,食物放置的時間超過4小時之后,極有可能就會變質或被細菌入侵污染,如大腸桿菌等,一旦攝入被這些細菌污染的食物,腸道收到刺激就會出現腹瀉。
夏季常見的細菌感染有沙門氏菌、霍亂弧菌等,可通過食物或水源傳播,引起腹瀉。
5.病毒感染
夏季常見的病毒感染有諾如病毒、輪狀病毒等,尤其是輪狀病毒感染最為常見,可通過飛沫傳播或接觸污染物傳播,誘發腹瀉。
另外,夏季蒼蠅與蟑螂等蟲類活躍,其攜帶大量病原菌,易傳播各類消化道傳染病。
6.食物中毒
很多人在夏季愛食用涼拌菜、瓜果等生食和冷飲等,此類食品由于缺乏熱加工過程,更易被污染和變質,如食用了未煮熟的扁豆,引發急性腹瀉。
7.腹部受涼
夏季由于天氣比較炎熱,所以不少人會大量出汗,在晚上睡覺時會不蓋被子甚至開著空調睡,這種因素會導致腹部受到寒涼刺激,進而導致腸道局部缺血、缺氧,這時也會引起腹瀉。
夏季腹瀉,如何治療?
- 如果是腹瀉的同時伴有發熱、嘔吐、腹痛等的癥狀,可以口服藿香正氣片、顛茄片、吡哌酸等藥物治療。
- 腹瀉嚴重時,可以配合蒙脫石散、苯乙哌啶片等止瀉的藥物治療。
- 腹瀉嚴重時,建議最好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補液治療,避免電解質紊亂導致脫水發生。
- 平時注意飲食衛生,三餐規律,定時定量,以清淡流質飲食為主,少食辛辣刺激食物、避免暴飲暴食。
教你4招遠離腹瀉,拉肚子
在一些人看來,拉肚子或許是個小癥狀,事實上,它除了會引起腸胃不適外,更危險的地方在于會造成脫水、電解質紊亂、腎功能異常、酸中毒、休克等。
預防腹瀉建議做到以下幾點:
1.忌貪涼,做好腹部保暖。有些人喜歡吃生冷食物,一定要根據身體素質適量食用,即使是夏天,也要注意腹部保暖。
2.注意食物清潔衛生。和食物接觸的區域保持清潔,注重廚房用具和餐具的清潔,加工食物的刀具和餐具要生熟分開,不能混用。
另外,飯前便后接觸食材都要洗手。
3.注意冰箱衛生。冰箱食物尤其需要生熟分開,避免被一些適冷怕熱的細菌污染,冰箱冷藏室內的肉類最好不要超過2天,蔬菜最好不要超過5天。
4.食物最好煮熟后再吃。食物要煮熟,不要食用不新鮮、不清潔的瓜果,變質和過期的水和食物不要吃,還要注意保證水海產品的衛生。
5個穴位推拿法,調養脾胃、止瀉
腹瀉的主要病變位置在脾胃和大腸,所以推拿手法主要以健脾和胃、溫化寒濕為主,穴位主要選取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和任脈穴位為主。
1. 揉腹
逆時針掌揉上腹部,順時針掌揉臍周及下腹部,共約5分鐘左右。
本法主治健脾和胃,澀腸止瀉。
2. 點揉天樞、足三里
天樞: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左右各一穴。以拇指、食指兩指點揉兩側天樞穴,各約2分鐘左右。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用拇指按揉兩側足三里,各2分鐘。
3. 按揉中脘
中脘在腹部,前正中線上,屬任脈臍上4寸處。
按揉中脘穴可以疏肝養胃、消食導滯、和胃健脾、降逆利水。
4. 按壓下痢穴
下痢穴是治療腹瀉的特效穴,用手指用力按壓這個穴位,便意就會立即消失。
出現嚴重腹瀉的時候,刺激這個穴位,癥狀也會減輕。
正坐或者仰臥、翹腳的姿勢,這個穴位于足背部位,腳拇趾和第二個腳趾中間向里2厘米的地方。
5. 外勞宮穴
拉肚子可以用大拇指順時針揉外勞宮穴,可以每天按摩3到5分鐘,能夠起到緩解腹瀉的作用。
患者伏掌取穴,外勞宮穴在手背側,第二、三掌骨之間,掌指關節后0.5寸。
腹瀉夏天拉肚子拉肚子
@有來醫生,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識,有健康,享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