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性蕁麻疹 丘疹蕁麻疹為什么不斷增多
丘疹性蕁麻疹又稱麻疹樣苔蘚、嬰兒苔蘚,是一種常見容易復發的過敏性皮膚病,主要與昆蟲叮咬有關,好發月份同昆蟲的活躍季節及環境相一致。
實際上,本病即為蟲咬癥,主要集中在4~10月份,且與年齡有密切關系,好發于1~7歲的兒童,其他各年齡段也均有發病。
丘疹性蕁麻疹的皮損很典型:發于軀干、四肢伸側的群集或散在的略帶紡錘形的風團樣丘疹,綠豆至花生米大小,可有偽足,頂端常有小水皰;
一般幼兒患者紅腫明顯,可見較大的水皰,新舊皮損常同時存在,劇烈瘙癢可影響睡眠,搔抓可引起繼發感染,一般病程約1~2周,皮疹消退后可留下暫時性色素沉著。
簡單的說,丘疹性蕁麻疹是春夏多見,昆蟲叮咬造成的,瘙癢為主要癥狀,皮損較單一的疾病,其皮損不是紅色的小山丘一樣,水腫性的丘疹,就是上述特點的丘疹頂端還有水皰,即丘皰疹。
該病需要有曾接觸過昆蟲唾液的經歷,即為先致敏,然后過10天左右,再次被叮咬而過敏發病,反復叮咬還可產生反復過敏后脫敏的作用,即被反復叮咬后,機體剛開始仍出現皮損和瘙癢;
但隨著被叮咬次數的增加,機體的反應逐漸下降,最后可不再出現風團樣丘疹或丘皰疹,也沒有瘙癢,所以經歷多個夏天的成年人一般較少發生丘疹性蕁麻疹,而在幼兒多見。
丘疹性蕁麻疹既然是一種由昆蟲叮咬造成的過敏性和瘙癢性疾病,那么它的治療也就有針對病因的治療,及針對癥狀的治療了。
該病的病因治療包括:
1、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加強對家居環境中的昆蟲的消殺,以及防止昆蟲叮咬,穿長袖的衣褲和襪子或隨身使用驅蟲物品;
2、口服抗組胺藥,如鹽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氯雷他定等;
3、局部外用激素乳膏或其他抗炎抗過敏乳膏,減輕過敏,如鹵米松乳膏、氟分那酸定酯乳膏和復方樟腦乳膏等;
4、舌下含服多價昆蟲抗原脫敏治療;
5、內服中藥等;
該病的對癥治療則包括:
1.使用含薄荷或迅速其他止癢成分的乳膏,如復方樟腦乳膏等;
2.火針治療等。
上述方法各有利弊,在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對于非敏感皮膚處的丘疹性蕁麻疹的治療,除了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和防止叮咬,酌情口服抗組胺藥之外,還可聯合外用激素乳膏和復方樟腦乳膏,操作簡單,療效佳,因為激素乳膏可從根本上減少過敏物質和減輕水腫,但起效需要一定時間。
這期間聯合使用復方樟腦乳膏,可迅速止癢,如此就達到了標本兼治的目的,該藥主要成分為樟腦、薄荷腦、水楊酸甲酯、苯海拉明、葡萄糖酸氯己定和甘草次酸,其中樟腦、薄荷腦可迅速止癢,可以使皮膚產生清涼感以減輕不適疼痛,以及局部止痛作用,而苯海拉明、葡萄糖酸氯己定和甘草次酸還可以直接抑制過敏反應。
昆蟲叮咬引起的蟲咬皮炎可不只是皮膚“紅包”這么簡單,還有可能引起瘙癢,嚴重時甚至可能出現全身發熱、疲乏困倦等不適癥狀,不能以為只是留下“紅包”這么簡單就忽視了。
作者:海南省第五人民醫院 陳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