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機器人最大的特點是人機一體化
簡介:從主仆關系到伙伴關系,專家指出,下一代機器人最大的特點是人機一體化。人機一體化是智能機器人的一個重要特征。具有人機交互、人機交流、人機融合的新一代人機融合機器人將引領時代新潮流。11月27日,在江蘇南京舉行的2020年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
從“主仆”關系到“伙伴”關系,專家指出,下一代機器人最大的特點是人機一體化
王展
“人機一體化是智能機器人的一個重要特征。新一代人機交互、人機交流、人機融合的人機融合機器人將引領時代新潮流。”11月27日,在江蘇南京召開的2020年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譚表示,與人的融合將帶來未來人機關系的根本性改變,即從“主仆”到“同伴”。
2011年,美國啟動了先進制造伙伴計劃(Advanced Manufacturing Partnership Program),該計劃明確指出,下一代機器人將與人類緊密合作,為工業工人、醫療服務提供商、士兵、外科醫生和宇航員提供完成復雜任務的新能力。
數據顯示,2017年,用于人機融合的機器人有4211個,預計2020年將有196277個。按照每個機器人10萬元計算,2020年人類融合機器人的產業規模將達到19.6億元。
譚說,智能工業機器人的智能特性體現在三個方面:單機自主、多機協作、人機融合。“大數據智能技術帶來場景識別智能,群體智能技術可以使不同的機器人互聯互通,混合增強智能技術將實現人機交互的擬人化”。
目前,人機一體化機器人在汽車、醫療、傳統制造等領域的應用并不少見。江蘇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智能制造技術研究所所長羅介紹說,從技術上來說,他們已經完成了煎蛋機器人、按摩機器人和咖啡機器人的研究。
譚認為,隨著物聯網的升級和人工智能的發展,人機交互將向以用戶為中心、個性化生物識別和全方位感知三個方面發展。
但羅也提出了自己的擔憂:“機器人與人融合的新場景的應用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主要體現在環境、任務、安全、交互四個方面。”比如軍用機器人能否在復雜的環境下完成任務,醫療機器人在操作上能否做到萬無一失,機器人進入家中如何保證人類的安全。
與具有挑戰性的面向服務的人機包容機器人相比,合作機器人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包容機器人。目前,勞動力成本的增加和中小企業的自動化需求催生了合作機器人的誕生。中國有600多萬中小企業,提供近70%的制造能力。對機器人的需求很大,尤其是在電子、輕工、食品等領域。
羅介紹,合作機器人主要服務于中小企業,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幫助企業提高效率。目前,去毛刺機器人、焊接機器人、噴涂機器人、碼垛機器人等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
機器人與智能制造密切相關。機器人的R&D、制造和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技術創新和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標志。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所長趙潔表示,盡管外國先進國家占據了機器人的先發優勢,但我們應該看到,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新技術與機器人的融合,加上政策引導和支持,中國機器人正迎來加速發展的機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