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機器人銷量已超過1萬臺。行業創新到了嗎?
簡介:餐飲機器人銷量已突破萬臺。行業創新到了嗎?餐飲機器人似乎前途光明。很多餐廳都在推出盒馬糕點機器人,可以自己用面粉和水做面條,然后用現成的湯底做標準化的面條。在海底撈,有些店的菜是用機器人手臂從貨架上拿下來,然后由員工交給送餐機器人配送。
餐飲機器人銷量已超過1萬臺。行業創新到了嗎?
餐飲機器人看起來很有前途
許多餐館正在被引進
Boxma有一個糕點機器人,可以自己用面粉和水做面條,然后用現成的湯底做標準化的面條。
在海底撈,有的店用機器人手臂把菜從貨架上拿下來,然后交給送餐機器人配送。商店里還有一臺自動售壺機。
據了解,截至2020年6月30日,海底撈已在3家門店安裝了智能機械臂,23家門店采用了智能點壺機,并在全球各地餐廳使用了958個傳菜機器人和385個小美電話機器人。
碧桂園旗下的遷西集團也推出了漢堡機器人、單臂油炸機器人、小龍蝦機器人和面條機器人,并計劃在今年年底前開設100家機器人餐廳。今年年初,該集團剛剛開設了第一家機器人餐廳。
在Xi安的一家餐館,老板以1500元/月的價格租了一個機器人,這個機器人不需要修改餐館的電路就可以投入食物傳輸。一天工作18小時。“關鍵是不怕累,不是找老板抱怨發脾氣。生意好一點的話,我再租一個或者買。”餐廳老板這么說的。
據了解,近兩年國內餐飲機器人銷量增長迅速,銷量已超過1萬臺。與此相對應的,就是餐飲企業招人難的現象。
58城市招聘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住宿餐飲行業10大活躍崗位中,服務員、收銀員、娛樂廳服務員、廚房服務員、酒吧服務員排名前五,洗碗機、廚房求職者同比增速達到20%以上;配菜/上菜支付的月薪同比高居榜首,增長4.99%,達到3884元。餐飲業支付的月薪達到6266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求職者中,95后占26.78%,00后占20%。這意味著近一半的申請人是25歲以下的年輕人。
一方面工資待遇不理想,基層單位嚴重招不到合適的員工,離職率嚴重。
此前在肆虐的疫情下,大批員工被迫撤退,但此后再也沒有回來。招聘時工資一般,缺乏激勵機制會進一步導致員工離職。
一位未透露姓名的餐飲行業人士表示:“當時,盒馬、沃爾瑪等公司接待了很多跨行業的餐飲從業人員。但是因為其他行業,尤其是一些有互聯網元素的企業,給員工的工資比餐飲行業高,即使餐廳重新開業后,也有大量餐飲員工不愿意回到原來的餐廳。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餐飲業的就業和留用困難。”
此外,大品牌被忽略,在同樣需要招聘年輕服務員的小餐館,微薄的工資(2000-3000元,包括食宿)很難吸引年輕人。最后只能招四五十歲的大媽幫忙。
另一方面,不僅前端,后端R&D、營銷、供應鏈等方面都缺人才,這確實證明有錢人招不到人。一家早餐餐廳的老板說,他想花30-40萬招聘糕點R&D人員,但沒有找到任何人。
都說餐飲企業在熱身,沒有人來“幫”熱身。餐飲業的發展會受到限制,沒有“高明的計劃”卻無法施展。去哪里找對人成了行業的痛點。
后端人才可以忽略。在前端服務員行業,行業專業人士認為機會在機器人身上。今年餐飲機器人發展迅速絕非偶然。它打破了我
第一,機器人的性能沒有得到充分保證,餐飲老板很難相信機器人能安全平穩運行,比人更可靠。一旦使用,可能需要多一個人來確保機器人的操作。
第二,機器人和真人相比還是有一些缺點,比如說話難,反饋不全,不能適應餐廳各種復雜情況,性價比堪憂。
但是餐飲行業的服務人員工資不高,還是可以和機器人競爭的。
但是機器人會繼續發展,性價比會越來越高。即使在實際應用中,機器人也不一定能比人做得更好,但可以慢慢降低使用成本,直到低于雇傭人的成本。
餐廳缺人沒錢的時候,會成為絕佳的選擇,“在職”會更穩定。然而,這一時間何時到來還有待觀察。現在餐飲機器人公司還在布局。機器人只是一個概念,還是一個新興產業?值得期待。
文章來源:紅粉作者:馬
圖片來自網絡
了解美麗的宴會
梅艷的前身豐海工貿成立于1996年。在過去的25年里,它已經從一個單一的食品供應發展成為一個綜合的餐飲上游供應商的所有類別。
2015年,我們自主開發了美容宴APP,運用互聯網思維解決了餐飲供應鏈中成本高、環節多、損失大、議價能力差的問題。我們在同一個城市建立了自己的配送物流,建立了餐飲相關的商品供應體系,快速反應的集供團隊,以及能夠實現企業零庫存的常年、快速、專業、優秀的倉儲配送團隊。梅艷通過信息管理簡化了采購流程,并具有強大的財務對賬功能。
美國宴會建立了以平臺為基礎的供應鏈體系,將餐飲渠道與綜合服務、采購和供應的信息管理、自建配送系統融為一體。
近年來,美國宴會進一步拓展了渠道。在原有各類宴會食材專業服務的基礎上,不斷在機關、企事業單位食堂、校園食堂、工地食堂等各類團餐食材上發力,全力助力團餐行業發展,努力打造團餐食材供應鏈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