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器人的另一條路徑:消費市場涌起的性價比機遇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宋笛中國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協會會長李亞平剛剛在長三角完成了一次交流,他發現在中國市場中,機器人發展除了按照傳統路徑,延續工業的高精度路徑去提升品質的同時,也在用一些運動控制的方法,而非此前機械控制的方法,去實現一些應用。
“一方面我們有大量工業加工精密產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我們也有消費市場等定性市場的需求,還可以通過對運動軌跡的準確計算等技術,使我們的機器人性價比大大提升,有些可以做到5000元以下。”李亞平說。
“比如我要把我扣子扣上,我可以用很多方式扣上,只要能扣上就可以了,這就是定性,但定量就需要有精確的軌跡,‘一是一、二是二’。”李亞平進一步對經濟觀察網解釋了定性和定量的區別。
在工業場景中,部分場景需要定性,部分場景則需要定量,而定性的場景在非工業市場中則大量存在,在李亞平看來,這種市場空間是中國機器人的另一條發展軌跡,機遇的存在不僅得益于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也得益與圖像識別、5G等新興技術浪潮。
李亞平表達上述觀點是在4月19日舉辦的2021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論壇暨第七屆恰佩克頒獎儀式新聞發布會。恰佩克獎(The Capek Prize),是以捷克科幻小說家,robot一詞創造者卡雷爾 恰佩克(Karel Capek)的名字命名的獎項,創辦于2014年,據悉,主辦方收到了603份有效申報材料,其中有421家企業、182位個人,經恰佩克獎評委會辦公室進行初選,有171家企業成功入圍恰佩克集體獎項。本屆大會將于5月26日-29日在安徽蕪湖舉辦。
李亞平認為,在時間節點上,本次論壇的舉辦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現在,需要在特殊的節點來重新謀劃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無論是從科學技術變革或者是產業變革的角度,機器人行業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李亞平表示。
本次論壇也體現了其中一些變化。恰佩克獎發起人、中國機器人網CEO趙勇介紹,當前在新常態下,國內制造業面臨轉型升級,國際制造業的重新布局,中國機器人產業面臨著巨大的變化。因此,本屆論壇設置的五個主題論壇,分別是工業機器人主題論壇,協作機器人主題論壇,移動機器人智能物流主題論壇,機器人產業人才發展論壇與機器人投資主題論壇。
趙勇介紹,在工業機器人方面,中國是工業機器人的消費大國,對工業機器人有著旺盛的需求。到目前為止,工業機器人仍然是機器人市場的主流,但也面臨諸多挑戰。
而隨著協作機器人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協作機器人在家用,新零售,教育,醫療等領域不斷延伸。協作機器人是機器人從自動化邁向機器智能化的重要標志。目前協作機器人正處于產業風口期,銷量增長迅速。故而論壇也專設了協作機器人主題。
此外,機器人產業人才發展論壇和機器人投資主題論壇則分別關注機器人產業人才正面臨的嚴重短缺問題以及資本與產業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