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豫:機器人系統代表著骨科手術未來發展方向
導讀9月11日下午,在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的機器人技術創新與引領者青科論壇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北京羅森伯特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豫表示,機器
導讀:21世紀經濟報道楊清清 實習記者史貝琪 北京報道 9月11日下午,在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的機器人技術創新與引領者青科論壇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北京羅森伯特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豫表示,機器人技術的快速發展正改變著醫學領域的理念和模式。作為微創手...
21世紀經濟報道楊清清 實習記者史貝琪北京報道
9月11日下午,在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的機器人技術創新與引領者青科論壇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北京羅森伯特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豫表示,機器人技術的快速發展正改變著醫學領域的理念和模式。作為微創手術不可或缺的工具,機器人系統具有降低社會醫療總成本、提高醫療資源可及性的潛力,代表著骨科手術未來發展方向。
王豫在其智能化骨折復位機器人研發報告中提到,骨折治療仍是骨科手術中占比最大的部分。作為骨科治療中最嚴重的創傷之一,骨盆骨折通常需要手術治療。但由于骨盆位置解剖復雜、暴露困難,手術難度極大,且治療效果欠佳。
如今隨著外科技術發展,骨科微創治療已是大勢所趨。然而在復位和定位兩大骨盆治療環節中,仍存在臨床問題尚未解決。
王豫總結道:復位環節存在著系統力學指標缺失、依賴醫生經驗和牽引復位阻力大三個困難;定位環節因傳統基于2D圖像規劃存在安全風險,且螺釘通道規劃依賴醫生經驗。
基于此,北航技術團隊以“從臨床診療路徑出發,‘復制’專家經驗”為研究思路,提出了從復位到定位,完整的智能化創傷骨科解決方案。
在復位環節,手術采用臨床實時力學測試、機器人復位自動規劃、彈性牽引復位輔助裝置等技術解決原有問題。定位環節則有3D實時導航和機器人輔助螺釘最優通道規劃。
方案以三維實時導航、人工智能規劃和自動手術操作為亮點,在全球率先實現了從覆蓋創傷骨科閉合復位到微創固定全手術流程,打造了新一代智能骨科手術機器人。
在王豫看來,醫療機器人正在逐步引領醫療健康產業的變革。“雖然目前手術機器人對于醫生來講還只是一種高級工具,但隨著自動化程度的提升,手術機器人和醫生的關系可能會重新定義,成為醫生的伙伴。”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會員“李夕”發布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