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之后 大數據成為抗擊埃博拉新利器
目前,美國、西班牙、馬里、尼日利亞、塞內加爾都報告了零星的輸入型病例或本土感染病例。
世界衛生組織發出警告:如果未來數月內相應措施不能升級,疫情重災區每周新增病例數量或將在今年12月初達到5000例至1萬例。全球已經進入嚴防埃博拉病毒的新階段。
大數據成為抗擊埃博拉新利器
由于人工救護埃博拉存在風險,美國考慮派“埃博拉戰斗機器人”上陣。白宮還將于11月7日邀請醫護、救援和機器人等領域的專家,召開研討會,討論修改現有機器人,并將其推向抗埃博拉前線的可行性,旨在遏制疫情。
此外,從下個月開始第一批機器人將運送到西非埃博拉疫區與病毒戰斗。機器人參與病毒抗擊是全球利用最新科學技術抗擊全球災難的一大表現。大數據作為當下最先進信息技術也將利用到抗病毒戰爭中。那么,大數據能做些什么呢?
美國一個衛生機構通過分析互聯網數據,試圖提前定位可能的埃博拉病例,了解這一疾病的蔓延趨勢。一些研究人員說,這類大數據分析可以有效抑制流行病傳播。
極具潛力
美國密歇根大學理論流行病學家馬里薩·艾森伯格說:“我認為大數據具有極大潛力,既可以幫助抗擊埃博拉,而且可以幫助對抗其他疾病的暴發。”
艾森伯格利用數據模型研究疾病的傳播情況,比如曾經肆虐海地的霍亂。她說,通過分析微博客網站“推特”上的消息、航班數據、緊急電話撥打情況以及其他健康數據可以獲取更有效的信息。
她還說,由于防疫“時間寶貴”,應該嘗試擴大數據獲取范圍,并利用實時數據。更快地獲得數據可以讓健康部門官員找到辦法并治療患者,以便防止疫情擴散。美國微軟公司先前說,這家企業將使用計算機云平臺幫助研究人員抗擊埃博拉。
監控動向
據悉,在世界衛生組織8月8日宣布埃博拉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9天前,美國監控和分析全球流行病疫情機構“健康地圖”通過搜集社交媒體、地方媒體報道和其他互聯網上超過15種語言的信息,確定埃博拉出血熱在幾內亞境內的傳播情況,并對埃博拉在西非地區的蔓延有了初步了解。
按照“健康地圖”聯合創立者克拉克·弗賴費爾德的說法,發布消息通常會更謹慎,盡管這一民間機構的報告“確認程度”可能達不到的水平,但仍希望讓人們盡快了解與疫情相關的消息。
“健康地圖”采用電腦軟件和專家相配合的方式分析數據,監控病毒傳播。這一2006年在波士頓兒童醫院成立的機構曾成功追蹤甲型H1N1流感病毒傳播,并且可以監控其他傳染病的動向。
因此,眾多專家皆認為,大數據不僅可用來抗擊埃博拉病毒,并且還將發揮重要的作用。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最新預測是,到明年1月,將有140萬人感染埃博拉。希望大數據的登場,能夠讓這個數字比預估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