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艷是哪(秦淮八艷簡介)
1、秦淮八艷 秦淮八艷之寇白門 寇白門名湄,字白門,是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艷”之一。
2、 《板橋雜記》曰:“白門娟娟靜美;跌宕風流,能度曲,善畫蘭,相知拈韻,能吟詩,然滑易不能竟學”正是由于白門為人單純不圓滑,而決定了她在婚戀上的悲劇。
3、寇氏歸金陵一,人稱之女俠,她“筑園亭,結賓客,日與文人騷客相往還,酒酣耳熱,或歌或哭,亦自嘆美人之遲幕,嗟紅豆之飄零”。
4、后又從揚州某孝廉,不得意復還金陵,最后流落樂籍病死。
5、當時文壇祭酒的東林領袖錢謙益作《寇白門》詩追悼曰:“寇家姊妹總芳菲,十八年來花信迷,今日秦淮恐相值,防他紅淚一沾衣。
6、叢殘紅粉念君恩,女俠誰知寇白門?黃土蓋棺心未死,香丸一縷是芳魂. 秦淮八艷之卞玉京 卞玉京名賽,又名賽賽,因后來自號“玉京道人”,習稱玉京。
7、她出身于秦淮官宦之家,姐妹二人,因父早亡,二人淪落為歌妓,卞賽詩琴書畫無所不能,尤擅小楷,還通文史。
8、她的繪畫藝技嫻熟,落筆如行云,“一落筆盡十余紙”喜畫風枝裊娜,尤善畫蘭。
9、18歲時游吳門,居虎丘,往來于秦淮與蘇州之間,是明末清初的一位秦淮著名歌妓。
10、卞賽一般見客不善酬對,但如遇佳人知音,則談吐如云,令人傾倒。
11、卞賽曾與明末清初的著名詩人.梅村有過一段姻緣。
12、 秦淮八艷之顧眉 顧眉生即顧媚,是南京上元人,據《板橋雜記》載:“顧媚字眉生,又名眉,號橫波,晚號善持君,莊妍靚雅,風度超群;鬢發如云,桃花滿須,弓變纖小,腰肢輕亞。
13、通文史,善畫蘭,追步馬守真,而姿容勝之,時人推為南曲第一。
14、”可見她不但有著仕女的娉婷嬌姿,更具文才藝技。
15、 秦淮八艷之董小宛 董小宛,名白,號青蓮,金陵人,生于明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名隸南京教坊司樂籍。
16、董小宛出身于富庶人家,早年父親開設“董家繡莊”,董家繡莊”是蘇州小有名氣的一家蘇繡繡莊,因活計做得精細,所以生意一直興隆。
17、董家是蘇繡世家,到這一代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別看刺繡屬于工藝制造行業,卻是十分接近于繪畫藝術。
18、小宛母親白氏是一個老秀才的獨生女兒,白氏為董家生了個千金,為寄夫妻融洽之情,取名白,號青蓮,小宛模樣俊秀,腦子靈慧,父母視如至寶,悉心教她詩文書畫、針線女紅,一心想調教出一個才德具全的姑娘。
19、董白十三歲那年,父親在暑天患上了暴痢,藥不湊效,不久便撒手人寰。
20、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將董白母女打擊得心神憔悴,料理完丈夫的后事,白氏不愿在城中的舊宅中繼續住下去,睹物思人,倍感悲傷;于是花了一筆錢,在半塘河濱筑下了幽室,帶著女兒隱居其中,過一種與世相隔的恬淡生活,繡莊的事則全委托伙計去掌管。
21、兩年后母親倒下,繡莊破產,債務壓頭,生活的重擔之下使出下策,答應了別人的引薦,來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畫舫藝..改名小宛。
22、 小宛病逝后,冒辟疆含淚寫下了《亡妾董小宛哀辭》和《影梅庵憶語》。
23、 淮八艷之陳圓圓 陳圓圓本為昆山歌妓,曾寓居過秦淮,由于她色藝超群,更與重大歷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將她列入了“秦淮八艷”之中. 秦淮八艷之李香君 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問世后,李香君遂聞名于世.成為家喻戶曉的我國古代罕有的光輝婦女形象。
24、 李香君又名李香,為秣陵教坊名妓。
25、自幼被鴇母李麗貞收養,13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盡得其音節。
26、她歌喉珠圓玉潤,但不輕易與人歌唱;絲竹琵琶、音律詩詞亦無一不通。
27、李香君身材小巧玲瓏,膚理玉色,慧俊婉轉,時人譽之“香扇墜”。
28、故聲名盛于南曲,時四方之士爭一識面為榮。
29、 秦淮八艷之柳如是 柳如是是活動于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她個性堅強,正直聰慧,魄力奇偉,聲名不亞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顧眉生。
30、柳如是名是,字如是,小字蘼蕪,本名愛柳,因讀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后又稱“河東君”、“蘼蕪君”。
31、她是嘉興人,生于明萬歷五十年,幼即聰慧好學,但由于家貧,從小就被掠賣到吳江為婢,妙齡時墜入章臺,易名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于江浙金陵之間。
32、由于她美艷絕代,才氣過人,遂成秦淮名姬。
33、她留下了不少值得傳頌的軼事佳話和頗有文采的詩稿《湖上草》、《戊寅卓》與尺牘。
34、 秦淮八艷之馬湘蘭 馬湘蘭(1548—1604)可以稱為明代的女詩人、女畫家。
35、據《秦淮廣記》載,她名守真,字湘蘭,小字玄兒,又字月嬌,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稱“四娘”。
36、她秉性靈秀,能詩善畫,擅畫蘭竹,故有“湘蘭”著稱。
37、她相貌雖不出眾,“姿首如人”,但“神情開滌,濯濯如春柳早鶯,吐辭流盼,巧伺人意”。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