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進博會倒計時100天,展商“劇透”背后的信心與期待

昨天(7月26日),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主辦、新浪新聞聯合浙江大學承辦的2020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大會(2020GAITC)“AI時代下的新媒體與社交娛樂”專題論壇,在杭州未來科技城舉行。新浪集團首席信息官、新浪AI媒體研究院院長王巍,浙江大學特聘教授、悉尼科技大學教授、百度研究院訪問教授楊易共同擔任論壇主席,與來自傳播學界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人工智能在新媒體、社交娛樂等領域的前沿應用與發展趨勢。
客服機器人;手機里的虛擬助理;即時翻譯多國語言的app;符合你喜好的音樂、電影或者餐廳的推薦……人工智能技術正在深深嵌入各行各業,變得無所不在。日益完善的新基建和產業互聯網也為各行各業帶來新增量,為經濟發展帶來新增長。
CAAI名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CAAI Fellow李德毅在論壇致辭中表示:“人工智能不光在疫情中被廣泛應用,它也廣泛應用到社會生產和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媒體和社交娛樂領域也不例外。”
根據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新浪AI媒體研究院聯合發布《中國智能媒體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智能媒體產業正在不斷完善。
所謂“智能媒體”是指人工智能在媒體場景的應用形態,在基礎層和技術層的架構支撐與人工智能產業相同,在應用層上結合媒體行業應用場景形成了適合該領域需求的軟硬件產品及解決方案。
這么聽起來可能有些抽象,但提到具體的應用其實大家都早已有所接觸了,比如在信息采集方面,實時翻譯、突發識別和熱點追蹤;在內容生產方面,機器寫作、虛擬寫作和數據可視;還有在內容風控方面,人臉識別、敏感識別、涉政識別等,在這些領域人工智能的參與也越來越深度。
新浪集團首席信息官、新浪AI媒體研究院院長王巍認為:“智能媒體產業的不斷完善,會讓我們迎來了全新的信息生態。”他舉例,信息采集方面,有新浪新聞自主研發的鷹眼平臺,可實現智能化的全媒體監測,也有近年來興起的5G無人機搭載傳感設備采集信息;內容生產方面,國際上美聯社是應用機器新聞生產的典型代表,新浪也基于智能視頻編輯推出“云剪”系統,大幅提升了視頻內容的生產效率;內容分發方面,新浪新聞在個性化智能推薦的基礎上,在不斷探索多終端、全場景的分發。
“媒體與科技基因的融合將成為媒體行業發展的基礎底色。”王巍表示,人工智能已不再是一種未來趨勢,而是在當前媒體變革中切實發揮了強勁的驅動作用。媒體與人工智能的深度結合將進一步推動全媒體傳播體系發展進入全新紀元。
浙江大學特聘教授、悉尼科技大學教授、百度研究院訪問教授楊易則從技術角度對“媒體的智能理解、分析與合成”作了分享。
此外,論壇還邀請了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國家杰青胡衛明;新加坡國立學院(NUS)計算機學院院長Mohan Kankanhalli;喬治亞理工大學互動計算學院副院長Amy Bruckman;清華大學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金兼斌;美聯社戰略和企業發展高級副總裁Jim Kennedy;每日互動創始人、CEO方毅,以及新浪微博機器學習團隊AI Lab負責人張俊林擔任嘉賓,圍繞人工智能在深度學習、隱私保護、信息監測、數據運營、社交媒體等領域的前沿應用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流。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胡衛明視頻接入。
新加坡國立學院(NUS)計算機學院院長Mohan Kankanhalli視頻接入。
喬治亞理工大學互動計算學院教授Amy Bruckman視頻接入。
清華大學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金兼斌作主題演講。
美聯社戰略和企業發展高級副總裁Jim Kennedy視頻接入。
每日互動創始人、CEO方毅作主題演講。
新浪微博機器學習團隊AI Lab負責人張俊林作主題演講。
專家們的分享也為我們帶來了一些啟示:新媒體、社交娛樂與AI的融合是當代傳媒行業發展的必經之路,媒體格局正在被重構。伴隨著技術的日益發展和成熟,人工智能滲透到了傳媒行業的各個流程和環節,將為行業未來打開無限地想象空間。未來的“智媒”時代,人工智能不僅能提升我們在互聯網上獲取信息時的效率,還能幫助我們分辨謠言、保護隱私,協助構建一個更健康的信息獲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