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經濟時代到來 人工智能引領第四次科技革命
現代經濟增長理論中,把對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變遷產生廣泛影響的技術定義為通用技術。
換句話說,正是因為通用技術能夠輻射幾乎所有經濟領域,最終促進社會生產效率提高,人類社會才會隨著技術的更迭,持續進步。
而歷史上,新技術推動社會進步的過程,正是科技革命。
人工智能 第四次科技革命加速到來
縱觀人類歷程,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時代的來臨。蒸汽機第一次解放了人力。
第二次科技革命,機械能與電能的相互轉化,動力層面的技術進一步迭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時代計算機和互聯網將人們更容易地聯系在一起,打破了空間的隔閡。
展望第四次科技革命,如果比較蒸汽機、電動機、計算機和互聯網一類通用技術,那么基于深度學習、賦予機器以“智力”的人工智能技術已能夠與之相提并論。
從上世紀50年代的理論萌芽,到今天隨著技術成熟,能夠與各產業、行業形成協同配合,人工智能正幫助人類社會從動力賦能、信息賦能,逐步走向機器智慧賦能的新階段。
因此,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潛在驅動力,未來通過深度整合釋放前幾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巨大能量,人工智能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引發經濟結構重大變革,實現社會生產力的整體躍升,從而將人類社會帶入到智能經濟時代。
科技高地 各國加緊發展布局
正是看到了人工智能技術的巨大潛力,近年來,各國紛紛把發展人工智能產業作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大戰略,加緊出臺規劃和政策,圍繞核心技術、頂尖人才等強化部署,力爭在新一代科技革命中掌握主導權。
2019年,美國啟動美國人工智能倡議且更新《國家人工智能研究和發展戰略計劃》,希望確保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導地位。2020年,歐盟發布《人工智能白皮書》,提出建立“可信賴的人工智能框架”,強化各國在AI方面的協同推進。日本政府以及企業也希望通過大力發展人工智能,逐步解決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及醫療等社會問題。
中國則是從2016年起,將人工智能的發展列入了國家戰略。
從2016年,國務院《“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將智能制造和機器人列為“科技創新2030項目”重大工程之一;2017年,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確定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三步走的戰略目標。
2019年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了《關于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2020年,新基建政策落地,人工智能又成為七大“新基建”的領域之一。
國家戰略層面上系統、綜合的布局,也讓中國人工智能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截至2019年,中國人工智能研究論文發表和引用數量位居世界第一、相關專利數量世界第一、風險投資項目數量世界第一、人工智能領域公司數量世界第二、行業從業者數量世界第二。
從各國政府將人工智能上升到國家戰略的決心,也不難看出,人工智能正成為引領經濟、科技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應用主導 助力產業升級重塑
如今,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將重塑經濟活動各個環節,從而完成新業務、新模式和新產品的探索。其影響范圍廣泛,從衣食住行到醫療教育,各個領域都有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和落地應用。
互聯網時代,電商行業因其天然的大數據性、高頻交易特點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嵌入提供了基底。借由人工智能技術在數據分析、處理上的強大能力,電商可以通過深度分析用戶購買行為、類別偏向等進行精準的推薦以及營銷,以提升客戶轉化率。淘寶最早推出的千人千面計劃,即是整個電商行業人工智能應用的先驅。
在金融行業這一數據活躍型領域,人工智能也成為重要一環。除了智能風控在信貸、反欺詐、異常交易監測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外。人工智能在機構運營上也有著顯著的作用。應用之一的人臉識別、活體檢測可以幫助識別人物身份,從而順利在手機或者其他遠程終端上進行相關業務操作。如中國銀聯攜手云從科技推出的智能支付產品“刷臉付”,用戶只需在手機銀行或云閃付APP注冊開通并綁定銀聯卡,即可在商超、餐飲、藥店、酒店、自助售貨機等場景的特約商戶結算時使用,安全且高效。
在與國家以及城市安防結合層面,人工智能也有所建樹。計算機視覺所應用的“人像識別、人臉對比”,可以追查犯罪嫌疑人生活軌跡及可能出現的場所,在打擊拐賣兒童以及追查嫌疑人上有著重要作用。基于以此,素有“AI四小龍”之稱的商湯科技、云從科技、依圖科技、曠視科技都推出自己的智能安防產品,并與相關部門進行了合作,共同打擊犯罪。
不得不提的還有人工智能深耕的機器行動自主智能化。如今,在生產領域,工業機器人已經有了比較廣泛的應用,比如當前在汽車制造領域、物流領域就有大量的工業機器人,例如京東的包裹分揀機器人,協同工作工業機器人等。
另外,一直以來都是熱點的“無人駕駛”也是人工智能技術的一種。未來若其能在全社會進行普及,對消除駕駛員負擔,提升駕駛安全性,減輕擁堵,都將起到巨大的作用。面對這一將對人類出行生活產生顛覆性的變革的新技術,世界各大頭部車企、科技公司紛紛布局。國外公司先行發力,包括耳熟能詳的特斯拉、谷歌等。國內企業也迎頭趕上,百度的自動駕駛平臺Apollo已經開發至第五代;華為搭建“5G汽車生態圈”整合車企巨頭資源以助力研發;蔚來汽車與英特爾旗下Mobileye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打造L4級別自動駕駛車型等等。
如今,隨著國家新興數字化基礎設施的推進,5G、大數據、云計算等模塊的成熟能夠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更充足的“養料”。相信隨著技術的日趨完善,產業化的全面賦能,人工智能作為“第四代科技革命”核心增長引擎的地位將日益凸顯。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