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教育科學院人工智能教育研究活動在成飛小學舉行
國網11月30日(宋迪恩)近日,成都市教育科學院人工智能教育研究活動在成飛小學舉行,成都市人工智能項目學校教師代表,青羊區教育學院副院長王琦和青羊區人工智能聯盟學校教師代表參加了會議。
會上,成飛小學圍繞“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主題,建設了兩門多學科人工智能融合課程“。 “語文第一課”寫作筆記“從五年級前五個單元的練習中”導入一件事“。 這節課是選擇一種記敘文的寫作方法,寫出自己的智能社區設施。” 程飛小學負責人介紹,在學習“家鄉二十年后”四個單元時,師生將學習信息技術在編程,智能建筑等人工智能技術,科學課學習生物多樣性等知識,靈活應用到“未來人工智能社區”建設中。 課堂呈現的語音語音控制路燈,人臉識別門禁系統,濕度監測灌溉系統,變形送貨車,仿生動物等智能設施均由學生自行設計搭建,體驗設計制作的全過程。同時,師生還利用“騰訊大會”搭建課堂,語音輸入,使寫作、修改、分享更快,手機照片、視頻讓聽、說、讀、寫涼爽、充滿時代氣息。
第二節美術課“生命之花與藝術”來源于三年制教材。 課堂采用現代技術,如信息技術課程的圖形編程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圖像程式化。 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百花園”賞花,觀察大自然的絢麗多彩的花朵,了解不同花朵的寓意;走進“名畫博物館”看畫,重點是梵高的油畫<向日葵>,對比油畫中的花朵,寫意和工筆畫,了解中西方畫家不同的表現方法,并從材料,構圖,色彩,風格四個方面引導學生在欣賞中提高欣賞能力。 計算機組學生采用兩種不同的編程方法進行創作,一種是用圖形編程展示計算機具有臨摹、變形、調色等繪畫技巧的快速、方便、多樣化;另一種是利用人工智能實驗室模塊進行圖像造型編程,通過機器學習人工智能技術,讓計算機快速學習梵高的“向日葵”,然后讓孩子們以梵高的風格參觀菊花展覽照片,使照片風格化。” 學校負責人介紹,在人機挑戰環節,學生還通過手繪,電腦制作等方式進行了“畫風傳遞”學習梵高繪畫大比賽。
課后,與會老師與學校科研團隊進行了交流與溝通。 成都教育科學院院長陜西長群肯定了學校在人工智能課程方面所做的努力,并指導了課堂設計和后期改進方法。
學校負責人表示,兩個集成班呈現的人工智能不僅是師生學習的技術,也是學校改進教學方法的有效工具,也是師生適應當前和未來人工智能社會的意識和能力。 相信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學校的教育教學將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