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與教育國際會議”在北京召開。與會者認為,各國應共同努力,促進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深度融合
導讀7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教育部等部門共同舉辦的國際人工智能與教育會議在北京召開。與會代表認為,要實現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深度融合,為學生提供公平、開放、個性化的教育方式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王兆興):7日,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教育部聯合舉辦的人工智能與教育國際會議在北京召開。與會者認為,為了實現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深度融合,為學生提供公平、開放、個性化的教育方法,各國應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中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講話中說,中國中小學上網率為99.7%,帶寬超過100萬億。在新冠肺炎肺炎疫情期間,中國啟動了大規模的在線教育,以確保中國學生的正常學習。這是中國教育現代化進程中的階段性成果,人工智能為個性化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我們必須利用新技術創造一個更加智能和個性化的新學習環境,使不同人格稟賦、不同興趣和不同素質潛力的學生能夠接受符合自身成長需求的教育,并獲得發展自己、貢獻社會和造福人民的能力。”
為了應對新冠肺炎肺炎的影響,世界上許多國家在教育對策中采用了遠程學習策略,如在線平臺、電視和廣播節目以及紙質家庭學習包,但覆蓋面極不均勻。據統計,世界上仍有數百萬學生完全失去了學習的連續性,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教科文組織執行局主席莫庫伊建議成立一個專門機構來解決這個問題。“本組織主要側重于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包括促進南南合作和援助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那些需要獲得互聯網連接的國家。此外,還負責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課程改革。”
斯洛文尼亞教育、科學和體育部長新美樂股份公司庫斯特克認為,人工智能也可以給人們提供定制的全球教育,這需要各國加強合作,建立相關平臺。“我們支持在設計和使用開放教育資源方面的動態交流與合作以及更好的合作。這將使我們能夠采取更多的行動,甚至包括關于開放教育的立法,希望建立一個國際人工智能和教育專家網絡。”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會員“金熙東”發布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