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工智能賦予了行業力量
在現代經濟增長理論中,對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變化有廣泛影響的技術被定義為一般技術。換句話說,正是因為一般技術能夠輻射幾乎所有的經濟領域,最終促進社會生產效率的提高,人類社會才會隨著技術的變化而不斷進步。歷史上,新技術推動社會進步的過程就是科技革命。
人工智能,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加速
縱觀人類歷史,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時代的到來,蒸汽機第一次解放了人力;第二次科技革命,機械能和電能的相互轉化,技術在動態層面的進一步迭代;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計算機和互聯網在信息時代把人聯系在一起,打破了空間的鴻溝。
展望第四次科技革命,如果把蒸汽機、電動機、計算機、互聯網等常見技術進行比較,那么基于深度學習、賦予機器“智能”的人工智能技術就可以與之相提并論。從50年代的理論萌芽到今天,隨著技術的成熟,可以與各行業、各行業形成協同效應。人工智能正在幫助人類社會從權力授權和信息授權走向機器智能授權的新階段。
因此,作為新一輪產業轉型的潛在驅動力,以往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累的巨大能量,在未來將通過深度整合釋放出來。人工智能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引發經濟結構的重大變革,實現社會生產力的全面飛躍,將人類社會帶入智能經濟時代。
科技高地,國家加快發展布局
正是因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巨大潛力,近年來,各國把發展人工智能產業作為增強國家競爭力的重大戰略,加緊出臺計劃和政策,圍繞核心技術和頂尖人才加強部署,力爭在新一代科技革命中處于領先地位。
2019年,美國推出美國人工智能倡議,更新《國家人工智能研究和發展戰略計劃》,希望確保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領先地位;2020年歐盟發布《人工智能白皮書》,提出建立“可靠的人工智能框架”,加強AI在各國的協調推廣;日本政府和企業也希望通過大力發展人工智能,逐步解決人口老齡化、勞動力短缺、醫療等社會問題;中國從2016年開始將人工智能的發展納入國家戰略。
2016年,國務院《“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將智能制造與機器人列為“科技創新2030工程”重大項目之一;2017年,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確定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三步走發展的戰略目標;2019年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關于促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2020年,隨著新基礎設施政策的實施,人工智能成為七大“新基礎設施”領域之一。
國家戰略層面的系統全面布局也使中國人工智能領域領先世界。截至2019年,我國人工智能研究論文發表和被引數量、相關專利數量、風險投資項目數量、人工智能領域公司數量、行業從業人員數量均居世界首位。
從各國政府將人工智能提升為國家戰略的決心來看,不難看出人工智能正在成為引領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重要動力。
以應用為導向,幫助產業升級和重塑
如今,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產業轉型的核心力量,將重塑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從而完成新業務、新模式、新產品的探索。它有廣泛的影響,從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到m
可見,人工智能已經滲透到城市管理、政府行政、交通運輸、金融、教育、公安、海關、社會保障、司法、國防等領域。Tiling AI算法市場作為一個全新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平臺,搭建了算法供應商和AI需求方之間的橋梁,促進了供需雙方的互動和深度合作。
鈦AI算法市場形成了集系統集成商、行業解決方案提供商、應用開發者、硬件模塊供應商于一體的產業生態鏈。通過該平臺,上下游供應商可以獲得豐富的客戶資源和海量訂單,擴大品牌影響力。Tiling的AI算法市場“技術開放產業生態”的使能模式,一方面加快了產品落地周期,另一方面讓更多企業享受技術紅利,實現生態共贏。
如今,隨著國家新興數字基礎設施的推進,5G、大數據、云計算等模塊的成熟,可以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提供更加充足的“養料”。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工業化的全面賦能,人工智能作為“第四代科技革命”核心增長引擎的地位將日益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