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用手指測量血糖。人工智能使糖尿病管理變得簡單
原標題:可以用手指測量血糖,人工智能讓糖尿病管理變得簡單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劉敏記者梅淑華)不用捏手指就能測出血糖。你可以通過在特制的健身椅上“練習”來測量肌肉力量和獲得運動處方。你可以掃描你的皮膚來“檢測”是否有與糖尿病相關的并發癥.近日,在南京舉行的2020數字健康與糖尿病論壇上,現代快報記者看到了大量的黑色技術,這些技術被智能醫療賦予了權能,使糖尿病慢性病的管理更加人性化。
智能醫療賦權提高糖尿病診斷和治療能力
據報道,會議由中國衛生信息與保健大數據學會和中國微循環學會主辦,中國衛生信息與保健大數據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和東南大學附屬仲達醫院承辦,中國國際衛生交流促進會基層衛生分會參加。來自全國各地的糖尿病、計算機、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和代表,就數字化技術在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早期識別、分級管理、診斷和治療等方面的前沿進展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和交流。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糖尿病分級診療。面對龐大的糖尿病患者群體,如何賦予智能醫療以權能,提高糖尿病的診療能力?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有哪些阻礙點,如何解決,現在取得了哪些成果?會議專門設立了“智能云圓桌對話:院內外血糖一體化管理”環節。內分泌學家、信息管理專家、基層醫生代表、智慧醫療企業代表就人工智能在慢性糖尿病管理中的應用進行了精彩的討論。
除主論壇外,大會還設立了醫療人工智能新技術的生產、研究與調研、基層糖尿病分級診療論壇、江蘇基層糖尿病并發癥篩查工作站交流總結會、青年學術論壇三個子論壇。
大數據支持,黑技術幫助糖尿病管理升級
東南大學糖尿病研究所所長、中國健康信息與健康醫療大數據學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主席孫子林教授表示,人工智能已經在糖尿病管理領域扎根,目前仍在升級中。針對醫院糖尿病患者,仲達醫院內分泌科組建了全院血糖管理團隊,集成實時動態血糖監測、胰島素泵和糖尿病管理軟件。借助人工智能,對全院的血糖進行實時監測。通過專業的團隊指導和全程管理,患者住院時間明顯縮短,血糖控制穩定。
院內有專業團隊指導,院外糖尿病患者管理通過人工智能升級。在現場,記者親身經歷了一次“掐手指”測血糖。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輸入相關信息后,用小夾子按住中指,耐心等待1分鐘,然后顯示屏上出現“正常,餐前血糖為5.7 mmol Hg”。這樣測血糖,就不用忍受戳針測血糖的痛苦了。沒看到血也能看到血糖的各項指標。而且血糖數據可以呈現圖形,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實時傳輸到專科醫療的手機上,從而全程監控患者的血糖情況。
孫子林介紹,人工智能在糖尿病及并發癥篩查、用藥指導、運動指導、分類、飲食指導等方面有很大潛力。比如糖尿病患者的飲食指導,不僅僅是列出食譜,還要把準備好的菜送到你家門口;通過AI閱讀,可以發現并診斷眼底疾病、血管疾病等并發癥;通過輸入各種數據
鑒于我國糖尿病患病率高、危害性大、醫療費用高、治療率低、控制率低,迫切需要推廣基于醫學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糖尿病防治模式。孫子臨提出了“四維一體”的概念。糖尿病患者使用人工智能設備,數據傳輸給護士或社區醫生,再傳輸給三甲醫院的內分泌科醫生。同時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系統進行智能轉診,將人工智能、大數據、分級診療融入糖尿病防治中。
此外,在擴大孵化分中心規模的基礎上,專委會將成立糖尿病分專科專病聯盟,如I型糖尿病聯盟、妊娠期糖尿病聯盟、糖尿病足病聯盟等。在縱橫的同時,強力出擊,阻斷糖尿病。
此外,面對廣泛的糖尿病相關智能醫療產品,專委會還將基于大數據發布產品標準,規范行業行為。同時,專門委員會將更加重視生產、教育和研究的一體化發展,使更多的病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