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中外院士聚深共話人工智能 未來5年人工智能將取得突破性進展
導讀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1年4月26日訊4月25日,由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聯合舉辦的2021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國際研討會開幕。眾多中外院士、諾獎得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1年4月26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吳吉)4月25日,由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聯合舉辦的2021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國際研討會開幕。眾多中外院士、諾獎得主齊聚線上、線下,將在兩天的時間里圍繞“歷史轉折期的科技”的主題,重點討論為全社會共同利益而研發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及相關領域技術。
本次會議共有20余位中外院士和60余位業界專家參與。會議邀請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徐揚生、高文、王沙飛、趙沁平,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還有3位頂級國外專家將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作報告,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 James Heckman,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工程學院院長 Vijay Kumar,英國愛丁堡大學副校長、英國計算機學會會士 David Robertson。
在首日的會議中,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表示,過去10年,人工智能發展呈現幾個特點:一是在大數據利用方面有著驚人的有效性;二是對計算能力的需求日益增長;三是雖然深度神經網絡有巨大進展,但通用人工智能的進展緩慢。他預言,接下來5年,“是人工智能最有可能突破的時候,肯定可以做出很多了不起的成果”。
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表示,我國發展人工智能有4個優勢:第一是強有力的戰略引領和政策支撐;第二是海量的數據優勢;第三是應用場景優勢,第四是青年人才優勢。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會員“高同東”發布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