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訊飛股價閃崩,僅是因為輸入法?補貼依賴下人工智能成色幾何
6月11日,科大訊飛盤中閃崩,股價跳水一度跌超9%,成交額超20億元。截至當日收盤,科大訊飛報57.70元/股,跌6.01%,目前總市值為1283億元。
網傳消息稱,訊飛輸入法違法收集非業務相關用戶信息,最終被各大App應用商店下線。目前,在蘋果、華為等應用商店搜索訊飛輸入法,均顯示已下架。
違規收集用戶信息遭下架?回應稱正在更新
據網上流傳的的一則《關于訊飛輸入法APP被各大應用市場下架事件的處罰通報》(以下簡稱“通報”)顯示,近日,訊飛輸入法APP被各大應用市場下架。科大訊飛信息安全管理部立即開展應急處置工作,經調查,訊飛輸入法APP存在“違反必要原則,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等”問題。且未按照監管要求徹底整改,該事件對訊飛輸入法業務及公司聲譽造成了重大影響。
通報指出,本次事件,訊飛輸入法業務違反了《個人信息保護管理規定》,信息安全管理部依據《信息安全事件管理辦法》,判定該事件為“重大信息安全事件”。依據《信息安全懲罰管理辦法》及集團管控型防火墻指標相關規定,對相關責任人及集團高層分別分管領導給予如下處罰:
對消費者BG輸入法業務部總經理程坤予以管理職級降一級處理,且年終獎扣除10萬元;同時,予以年終干部考核防火墻指標扣減3分的處罰。
對分管輸入法業務的集團高級副總裁胡國平予以年終干部考核防火墻指標扣減3分的處罰。
通知同時強調,科大訊飛信息安全管理部對任何違反信息安全管理規定的人員,將視強情節嚴重程度,給予相應的處罰及通報,涉嫌違法犯罪的將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今年5月,科大訊飛旗下的訊飛輸入法APP(版本:10.0.11),存在違反必要原則,收集與其提供的服務無關的個人信息等問題,被網信辦通報。彼時,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表示,針對檢測發現的問題,相關App運營者應當于本通報發布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完成整改,并將整改情況報我辦網絡數據管理局,逾期未完成整改的我辦將依法予以處置。
針對今日被各大應用商店下架一事,科大訊飛方面回應稱,訊飛輸入法App因未完全滿足5月1日國家網信辦關于個人信息收集違規問題通報的整改要求被應用商店下架,目前已經完成整改,正在配合相關部門檢測。
科大訊飛表示,具體原因為:1. 訊飛輸入法老版本升級到最新10.0.20版本后,沿用老版本拼音云輸入設置選項,未彈窗提示用戶選擇是否開啟;2. 用戶在訊飛輸入法10.0.20版本中拼音云輸入彈窗提示中選擇關閉功能后,出現二次彈窗要求用戶確認。
政府補助高、研發資本化率高等備受關注
資料顯示,科大訊飛成立于1999年,公司長期從事語音及語言、自然語言理解、機器學習推理及自主學習等技術研究,旗下產品包括靈犀語音助手、訊飛輸入法、訊飛語記等。
2017年,科大訊飛曾被長江商學院會計學教授薛云奎稱之為“股市上的大公司,財報上的小公司”。時至今日,業界對于這家企業仍存不少疑問。
2021年4月19日晚間,科大訊飛發布了2020年及2021年一季度財報。公告顯示,科大訊飛2020年總營收達130.25億元,同比增長29.23%;凈利潤達13.64億元,同比增長66.48%;經營性現金流凈額達22.71億元,同比增長48.33%。
2021年一季度,科大訊飛實現營收25.01億元,同比增長77.55%;歸母凈利潤由虧轉盈,金額為1.39億元。
在4月20日的業績溝通會上,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提到了千億目標,“以2020年為基礎的每年45%的增長,大概十四五末就會到1000億,但今年其實我們多個業務線,年度增長速度都遠遠比這個還更高,所以大家還是很有底氣的。”
不過,業界有觀點指出,近年來科大訊飛的營收增速距離劉慶峰所說的45%,還有一定的距離。2016年至2020年,公司總營收分別為33.2億元、54.45億元、79.17億元、100.79億元、130.25億元,對應增長幅度分別為32.78%、63.97%、45.41%、27.3%和29.23%。
另外,從財報來看,科大訊飛業績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例如,政府補助過多一直是科大訊飛備受爭議的問題。數據顯示,從2014年的1.01億元,到2020年的4.26億元,該項數據增幅已達4倍。2018年、2019年兩年,補助對業績的貢獻均超過50%,2020年也超過了30%。
有報道援引清暉智庫創始人宋清輝觀點稱,科大訊飛凈利潤高度依賴政府補助,存在較高的業績風險隱患。業界分析指出,扣非凈利潤更能反應公司的盈利水平。數據顯示,2020年科大訊飛扣非凈利潤為7.67億元,增幅57%,低于2019年的83.52%。
除了政府補貼之外,銷售費用長期高于研發費用也是科大訊飛飽受詬病的一個問題。在被質疑“對營銷重視勝過研發”之后,科大訊飛的銷售費用增速開始放緩,研發費用則逐漸增高。
從2020年財報來看,科大訊飛全年研發費用為22.11億元,同比增長34.86%,終于超過了20.84億元的銷售費用,不過業界分析指出其研發費用增幅并未跟上營收和凈利潤的節奏。
上述分析指出,研發費用占比較低或是因為2020年業績增速太快,但在其他巨頭已紛紛入局人工智能的情況之下,科大訊飛對于研發的投入不可放松。
另外,研發資本化率常被一些公司當成業績調節利器,研發投入資本化還是費用化,對利潤的調節幅度可大可小,而科大訊飛資本化率過高的也是業界關注的問題之一,科大訊飛曾因該指標居高不下而被關注。2020年,科大訊飛的研發資本化率為42.74%。
從毛利率方面來看,近年來,科大訊飛的毛利率處于下降趨勢中。2016年至2020年,公司毛利率分別為50.52%、51.38%、50.03%、46.02%、45.12%。相比毛利率而言,其凈利率近年來則保持增長,2020年達11.07%。
在中國AI人才數量稀少的當下,科大訊飛研發人員數量出現下滑。2020年財報顯示,公司研發人員數量為6461人,同比增加0.89%。不過相比2018年的6902人,減少了數百人。
遭四面八方夾擊 人工智能成色幾何?
在互聯網造車如火如荼的當下,科大訊飛“智慧汽車”的表現值得關注。
數據顯示,2020年財報科大訊飛“智慧汽車”板塊營收下滑12.98%,較去年收窄4825萬元至3.24億元,業務占比也同步降至2.48%。
在業界交流會中,有投資者曾提問,以前傳統的整車廠不具備語音研發能力,現在造車的新勢力,技術研發能力都比較強,比如百度、華為、小米,訊飛接下來將如何應對?
科大訊飛總裁吳曉如認為在汽車領域,語音一定是剛需,而且汽車里面的語音是有非常獨特的技術含量的,在汽車里真正的達到好用的語音識別,他認為現在只有訊飛。
曾賴以成名的語音識別技術,是否依然是科大訊飛的殺手锏?它是否能面對越來越多企業的挑戰?
2018年,科大訊飛“AI同傳”曾遭質疑。據媒體報道,2018年9月,在一場國際會議上,出現了“AI同傳”,并表示來自知名語音識別公司科大訊飛。但會后,會議現場的人類同傳譯員不干了:哪有什么AI同傳,明明是剽竊我這個人類同傳譯員!
當時,科大訊飛回應“同傳造假”表示,科大訊飛從沒講過AI同傳的概念,始終強調是人機耦合的模式,人工智能目前還無法替代同傳,人機耦合才是未來發展之道。
業界有觀點指出,科大訊飛在B端市場具有相當的優勢,但僅靠B端市場實現千億目標很吃力,因此科大訊飛開始向C端發力,但在C端卻未必能風生水起。
上述觀點認為,智能語音技術的門檻并不高,包括搜狗等在內的科大訊飛曾經的合作者們,都紛紛成立了語音團隊以及產品。在2017年智能音箱大戰之時,不少企業推出了低端語音識別產品,但科大訊飛翻譯機仍保持高價,并不具備性價比。
業內人士指出,當語音技術準確率達到95%-96%以上時,在商用層面相差無幾,此時比拼的就是資本和商業化能力。除卻搜狗等原有競爭者,來自還面臨云知聲、思必馳等語音公司的挑戰也不容忽視。
在人工智能領域,不僅有“AI四小龍”等公司在虎視眈眈,阿里、騰訊、百度、小米、華為等越來越多具備成熟產品生態鏈的企業加入,也將為科大訊飛造成巨大壓力。
面對四面八方的夾擊,科大訊飛所面臨的競爭仍非常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