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開放創新平臺高峰論壇:華為、百度、小米8家人工智能“國家隊”曬出了成績單 | 2021全球智博會
編者按:2021年9月16日,第四屆全球人工智能產品與應用博覽會(AIExpo2021)在蘇州開幕。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高峰論壇上,昇騰戰略與生態發展副總裁劉鑫,百度智能駕駛資深專家宋德王,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胡國平,平安集團金融壹賬通人工智能研究院總工程師徐亮,商湯研究院執行研究總監顏深根,360AI首席科學家鄧亞峰,小米集團技術委副秘書長周玨嘉,曠視高級副總裁毛穎匯報了基礎軟硬件、自動駕駛、智能語音、惠普金融、智能視覺、安全大腦、智能家居、視頻感知8個國家開放創新平臺的工作進展情況。上海交通大學蘇州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王延峰主持本次論壇。
華為劉鑫:“一平臺兩生態”推動科研創新和產業發展
華為昇騰戰略與生態發展副總裁劉鑫匯報了基礎軟硬件國家開放創新平臺的工作情況。
劉鑫首先回顧了整個昇騰計算產業的發展歷程:華為在2018年首發昇騰310推理芯片;2019年創建基礎軟硬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并獲得科技部授牌,2020年至今開源人工智能開發框架、全部軟件平臺以及一系列解決方案。
其中,昇騰基礎軟硬件平臺,包括AI處理器、服務器硬件、芯片使能軟件、MindSpore全場景AI計算框架和應用使能平臺MindX,從基礎軟件到應用實現了全覆蓋。
劉鑫表示,基礎軟硬件開放創新平臺既能夠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充沛的算力,也能不斷深耕和優化底層技術。目前,基于該創新平臺已形成技術和商業兩大生態。
其中,技術生態建設涉及三個方面:
一是基礎構建,華為已啟動昇騰“眾智”計劃,預計年底將完成超過1000個算子、700個模型及30多個面向行業的參考設計。
二是科研創新。與知名研究機構、企業建立研發關系,加強自然語言處理、CV大模型等重點方向的研究。劉鑫表示,我們認為通用的大模型將取代無數個專用的小模型,這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此外,已計劃與鵬城實驗室、中科院自動化所等機構合作將成果賦能產業。
三是人才生態的建設。2020年啟動產學協同人才培養計劃,與國內高校合作推進昇騰芯片在教學體系中的應用;參與教育部牽頭的青年科技比賽,
四是標準化體系建設。積極推進團體標準,國家標準以及國際標準,并基礎層面貢獻包括性能,測試,安全等維度的行業標準。
在商業生態方面,劉鑫介紹了5大技術平臺: AI計算中心基礎平臺、AI數據中心訓練、AI數據中心推理、AI異常檢測、5AI區域感知。其中重點介紹了AI計算中心基礎平臺及相關工作。
在他看來,一款真正的高性能芯片,應該關注軟件層面能否發揮全部算力,并支持更多行業應用。 在產業層面上,華為借助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在八大重點行業展開布局獲得不錯的工作成果,如與武漢合作開啟了“一中心四平臺”的新模式;打造鵬城云腦Ⅱ,三項測試獲得世界榜單第一。
百度宋德王:“安全第一”是智能駕駛平臺的核心
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智能網聯資深專家宋德王匯報了智能駕駛國家開放創新平臺的工作成果。
百度在2013年布局智能駕駛,2017年開源開放創新平臺,并獲得科技部首批授牌。宋德王表示,截止今年4月份,百度智能駕駛創新平臺已迭代9個版本;開源代碼超過70萬行,使用者約6500萬人,覆蓋97個國家,包括俄羅斯,南美等地區;涵蓋國內外200多所高校,300多家企業,其中深度合作的車企50多家,建立生態合作關系的車企215家。
宋德王從技術研發和產業應用兩個方面介紹了智能駕駛開放平臺的發展情況。在技術研發方面,百度堅持全棧可控的技術路線,從2013年至今已投入了幾百億的資金優化平臺框架、硬件設備、軟件模塊以及云端服務,目前已經獲得了如下成果:
智能駕駛專利數全球第四、國內第一。
單車智能達到全球領先水平,全球范圍內已部署 500 多輛自動駕駛汽車
在已知的不安全場景下,提出車路協同、5G駕駛系統解決方案。
首批獲得主要城市自動駕駛測試資質,用戶體驗超40萬人次,綜合評分4.9。
在產業方面,根據整車和零部件產業鏈的需求開發了4個板塊的解決方案,包括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地圖和ACU硬件計算平臺。具體成果有:
智能座艙系統合作品牌90多個,合作車型800款,搭載量超過180萬輛,國內市場占有率排第一名。
智能地圖,尤其是高精度的地圖規劃已是行業內的佼佼者。
智能駕駛從Apollo1.0版發展到6.0版,真正實現了無人駕駛,為行業發展貢獻了寶貴的代碼。
8年時間開發出6代智能車型,功能配置不斷升級,初步具備了5G延伸駕駛能力。
在30個城市開展規模化的測試和試運營,國內29個,美國加州1個。
最后宋德王談到自動駕駛研發的基本原則,他表示百度始終將安全放在平臺研發的首位,目前已在系統設計、車輛研發、信息安全,道路安全四個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前沿探索,并為行業委員會貢獻了重要的行業標準。
科大訊飛胡國平:用AI語音技術賦能產業發展
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研究院院長胡國平匯報了智能語音國家開放創新平臺的工作情況。
胡國平表示,科大訊飛一直致力于用人工智能技術為行業賦能。截至目前,科大訊飛智能語音國家開放創新平臺已對外開放437項AI能力及語音技術,開發123萬款相關應用,累計支持超過35億終端,鏈接超365萬生態合作伙伴。
科大訊飛的技術能力早已經從智能語音范疇擴展到圖像技術領域。胡國平表示科大訊飛過去3年在語音識別領域斬獲多項國際大獎,相關技術已達到全球領先水平,包括聲音定位、語音檢測、語音識別、復雜場景下的語音分離等。在今年的國際多通道語音識別大賽CHiME-6中,科大訊飛連續第三年斬獲冠軍,將語音識別錯誤率從CHiME-5的46.1%降低到了30.5%。
在產業生態方面,胡國平表示智能語音開放創新平臺可以幫助更多企業開展二次創新和開發。例如外賣小程序的應用,企業在小程序上開設訂單播報功能,可以減少時間成本,優化物流配送。 與之類似的還有大屏調度、工業巡檢,智能客服、語音自動撥號、AUI人機交互等應用方向。他表示智能語音平臺有400多項人工智能技術可以輔助企業二次創新,目前已與33萬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
除了開放創新平臺之外,科大訊飛還創建了人工智能專業學習平臺AI大學堂、人工智能競賽平臺,全球開發者大會,吸引更多的創業團隊參與產業生態圈建設中。
為了響應國家大力倡導的國產自主可控平臺建設,胡國平透露目前正與華為合作努力推進基礎設施產品、智能終端的國產化,實現整個國家平臺的安全可控。
平安集團徐亮:AI讓金融服務真正實現“普惠”
平安集團金融壹賬通人工智能研究院總工程師徐亮匯報了普惠金融國家開放創新平臺的工作情況。
徐亮從當前國內金融服務的特點和難點出發,介紹了平安集團基于開放創新平臺所做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解決方案。
金融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議題,目前國內的金融服務在不同地區之間存在嚴重失衡問題。徐亮主要介紹了兩個方面:一是大部分銀行主要通過手機APP提供金融業務,而整個國家有2億多人沒有銀行帳戶,尤其是71%生活在農村的人。二是中小微企業只有20%有機會獲得貸款。
對于銀行而言,如果出現嚴重失衡會導致整體的運營和風控的成本非常高。要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徐亮表示,惠普金融開放平臺和AI技術一方面可以賦能中小銀行發現并改進失衡地區的金融服務;另一方面通過結構化的數據和技術有助于優化風險防控機制。另外,AI通過流程自動化和系統化的方法也可以降低運營的成本。具體措施如下:
開源研發算法和技術嵌入到中小銀行的具體業務,幫助偏遠地區以輕量級、低成本的方式享受到國際級金融服務。
利用知識圖譜加快AI和金融產業的融合。
培養既懂金融,又懂AI的高端跨學科人才
在生態建設方面,平安集團金融壹賬通人工智能研究院正面向普惠金融典型應用場景端到端解決方案,打造典型應用示范,構建完善的開放服務和標準體系,引入科技服務商和金融機構等合作伙伴,目前已與平安科技、中科院自動化所、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華東師范大學組成聯合攻關團隊,共建開放創新生態圈,推動普惠金融產業智能化升級。
商湯顏深根:基礎設施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
商湯研究院執行研究總監顏深根匯報了智能視覺國家開放創新平臺的工作成果。
顏深根介紹了國家開放創新平臺建設初期的目標和任務,并以此展示了目前平臺在技術研發、生態建設以及產業應用方面的階段性成果。商湯于2018年入選新一代國家開放創新平臺,其目標如下:
第一,通過操作系統、訓練系統以及工具鏈支持上層AI應用。
第二,通過共性技術實現產業的賦能。
第三,通過開源開放推動整個行業發展。
在過去3年,商湯在技術方面打造了國產AI訓練平臺和算力平臺以及算法模型工具鏈。在產業落地方面,面向各行各業打造了通用模型生態平臺,該平臺目前發布了超過1萬7千個模型,可以支持業界最大模型的訓練,也可以支持超過11款國產云端芯片。在生態方面,參與并定制國際人工智能行業標準,共享學術上成果和核心代碼庫,堅持開源開放。
在學術研究方面,AI視覺相關論文發表600多篇,超過微軟、谷歌在全球范圍內位列第一;AI專利申請超過8千項,海外知識產權超過50%;與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和院校建立實驗室和研發機構,以協同創新共同推動產學研發展。
截止2020年,已與超過50家科研院所達成合作,包括清華北大、上海交大、南洋理工、香港中文大學等。此外,今年商湯還聯合上海交大共同發布AI可持續發展的白皮書,提出以人為本,共享惠民,融合發展和科研創新的價值觀,為解決人工智能的治理問題提出了新的觀念和新的思路。
360集團鄧亞峰:從技術到應用,AI安全都是重中之重
360集團副總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鄧亞峰匯報了安全大腦國家開放創新平臺的工作情況。
鄧亞峰認為當前人工智能發展在技術研發與產業應用方面面臨三項安全風險:一是安全評價體系不完善;二是人工智能安全應用存在較大差距;三是人工智能安全創新意識和環境相對滯后。基于安全大腦國家開放創新平臺,他提出了用人工智能賦能安全的解決思路,包括;
研究AI系統本身的安全,例如芯片系統、框架算法、安全大數據等,尤其是數據安全需要將經過標準化處理后再用于后續研究。
關注AI賦能安全研究,例如漏洞挖掘,惡意代碼識別之類的研究。
創建開放社區,將數據模型知識庫、云代碼應用到各行各業,實現行業內從數據到應用的全流通。
組織AI安全競賽和科研項目,提供AI算法和算力支撐上層應用,打造人工智能安全生態。
360集團于2019年入選國家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2020年獲得科技部創新經費支持。鄧亞峰從AI安全框架、模型與數據、AI基礎平臺等方面介紹了平臺近三年來在技術和行業應用方面的一些具體成果。在應用方面,360集團已經與教育、智慧城市、智慧安防、工業互聯網,智能駕駛等行業相關企業達成合作。
現階段AI安全領域更多關注底層算法和框架,而產業層面關注較少。鄧亞峰表示未來將持續開放360在AI安全服務方面的能力,加大安全大腦國家開放創新平臺建設和影響力,匯集更多創新資源推動行業技術和產業變革。
小米周玨嘉:開放創新平臺打通智能家居全品類
小米集團技術委副秘書長周玨嘉匯報了智能家居國家開放創新平臺的工作情況。
周玨嘉首先介紹了小米智能家居國家開放創新平臺在2018年啟動之初的總體目標和規劃。 小米希望3年之內智能家居平臺服務能力不少于1千家企業,鏈接設備量不少于2億。周玨嘉從基礎服務、軟件能力和生態建設三個方面介紹了平臺的一些階段性成果。
在關鍵技術方面,邊緣檢測、人體檢測等視覺技術達到業內領先水平;自研分布式算法可同時支持多款設備喚醒,成功率達98%。首創語音認證系統,支持小米以及生態鏈多個平臺的認證和測試,推動了兩項國家標準,兩項行業標準和四項團隊標準;首創多場景深度語音交互算法,95%準確率達業內最高水平。開源自研移動端深度學習框架MACE(Mobile AI Compute Engine),可面對多場景實現計算引擎加速,滿足低功耗、低延遲、高性能的能力需求。
在基礎設施方面,小米基于智能語音創新平臺打造的AI云服務、AI開放平臺、AOT開放平臺等子平臺,實現了智能家居全品類,幫助近400家企業和超1萬名開發者接入和推廣應用。此外,小米首次推出《物聯網產品安全基線》白皮書,涵蓋硬件安全、嵌入式安全、通用系統安全、通訊安全、安全移動端安全、隱私合規等14個領域200個安全規范通過了金融級的安全認證。
周玨嘉表示因為多平臺建設的開放性和多項關鍵性技術,小米在抗擊新冠疫情期間發揮了關鍵作用。例如在短時間內搭建新冠知識圖譜,為疫情防控提供語音助手服務;結合視覺技術與紅外線體溫檢測,打造具備人臉識別功能的口罩等。
曠視毛穎:打造基礎、平臺與應用一體化AI生產力平臺
曠視高級副總裁毛穎匯報了圖像感知國家開放創新平臺的工作情況。
毛穎表示圖像感知國家開放創新平臺是一個開箱即用,實現基礎、平臺與應用一體化的AI生產力平臺,并且其平臺能力全部來自于曠視近10年來在圖像識別領域的技術積累。
曠視深度學習框架MegEngine于去年3月份開源,毛穎從基礎層、能力層和應用端等維度介紹了MegEngine的平臺特點和能力。
基礎層:集成了曠視核心算法,算力,數據自動管理工具和芯片能力。
能力層,提供了幾十類的通用算法,以及數以百計的高精度算法,賦能各行各業的應用場景。
在應用端,面向消費物聯網、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提供解決方案。
此外,MegEngine是首個支持動態圖形優化的開源框架,為訓練這個大模型,尤其是圖像識別領域的大模型提供了非常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幫助企業和高校大大降低模型訓練過程中的硬件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