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發布新AI模型MusicLM,會在音樂道路上擦出什么火花?
近期,谷歌的一個研究團隊發布了新的AI模型MusicLM,這是一種可將文本信號轉換為音頻片段的音樂生成器。或許這將會給傳統音樂帶來很大的沖擊,使音樂行業走上巔峰嗎?
據了解,這一AI“藝術家”可根據不同地點、時代或要求創作音樂。其樣本由指定音樂流派、音樂氣氛甚至特定樂器的長段旋律組成。
當MusicLM“聽到”某人吹口哨、哼唱、演唱或是演奏樂器后,能從中推斷出額外的旋律小節。它可調節樂器的種類,甚至是演奏的力度。它還可創建一曲連續音樂即興表演的“故事”,例如創作“在電子游戲中播放的電子歌曲”“在河邊播放的冥想歌曲”、表達意境為“火”和“煙花”等音樂。
MusicLM甚至可產生適合視覺藝術的聲音。例如,它根據薩爾瓦多·達利的名畫《記憶的永恒》和雅克-路易·大衛的《跨越阿爾卑斯山圣伯納隘道的拿破侖》的描述創建了配樂。
不過,谷歌研究人員在論文中也提到了AI音樂生成面臨的各種挑戰。相比從文本到圖像的機器學習,缺乏配對的音頻和文本數據是一大障礙。此外,音樂是“沿著時間維度”構建的,讓AI了解文本表達的意圖,創作出一段符合主題的持續的音樂要困難得多。
MusicLM是克服挑戰的重要一步。據極客邦科技網站報道,MusicLM將有條件的音樂生成過程建模,變為分層序列到序列建模,也就是說,它使用機器學習為歌曲的不同層次生成序列,如結構、旋律和單獨的聲音,并在幾分鐘內以恒定的24千赫茲創建音樂。
但也有人們會擔心AI會取代人類創作音樂類似于這樣的問題,但其實目前是不會,因為它跟音樂人的靈感是無法預測和捕捉的,所以AI工具可能會給藝術家們提供更好的靈感,谷歌研究人員也承認,MusicLM大約1%的創作內容只是在單一地復制現有的音樂。
因擔心版權風險以及道德問題,谷歌表示目前沒有立即發布MusicLM的計劃。有法律版權專家表示,愛系統音樂可悲視為衍生作品,并且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原創元素才會受到版權保護,不過,如果藝術家的作品在其不知情或者未經他們同意的情況下被用來訓練AI系統,那么AI音樂生成器還可能面臨涉及侵權的訴訟。如果沒有監管,這很可能成為音樂行業的另一個灰色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