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以修身的以的意思(靜以修身的靜的意思)
“靜以修身”的“靜”意思是:安靜。這句話的意思是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出自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的《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文章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從文中可以看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出于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指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品德。諸葛亮的《誡子書》雖然是寫給自己兒子的,實則是寫給廣大民眾與后人的。"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千百年來對后人影響至深。有些文人雅士、達官貴人把這八個字奉于案前,貼于書房,做為自己為人處事的左右銘。更有歷代許多愛國愛民優秀人物把這八個字植入心中,以資鼓舞。"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圣人的教誨,傳世的語錄,智者的選擇。
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意思:指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品德。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2、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出于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指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品德。諸葛亮因為蜀國效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所以沒有那么多的時間教育自己的兒子諸葛瞻,寫下《誡子書》給八歲的兒子,教育他要正直做人,今后要為國效力,做一個有用的人。傳至今,對年輕人依然有很大的影響。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意思是“依靠內在的安靜精力來專注于身心的培養,而通過節儉的來培養品格。”出自于諸葛亮的《誡子書》。《誡子書》原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翻譯美德和才華兼具人性和美德,依靠安靜的內在精力和專注力來培養身心,依靠節儉的風格來培養人格。沒有對世俗聲望和財富的清楚了解,就無法弄清自己的雄心壯志,如果沒有身心的寧靜,就無法實現崇高的理想。學習必須專注,成長型人才必須努力學習。如果不努力學習,就無法提高智力;沒有明確的抱負,就無法取得成功的學習成績。追求過度的享樂和懶惰不會使精神煥發活力,輕浮浮躁不會培養這種氣質。隨著時間的流逝,時間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消失,最后它就像枯死的樹枝和樹葉。 (成為一個無所事事的人)對社會毫無用處。等到悲涼地守著貧窮的小屋時,后悔又怎么來得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