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期艾艾是什么意思(期期艾艾的成語解釋)
2021-09-25
周昌期期,鄧艾艾艾,真是長了見識,以前讀史記時,以為期期為”很或極”的意思,不意想周的口吃造成的.網上有貼,摘來一笑云:
「期期艾艾」其實是兩詞的組合,即「期期」與「艾艾」.「期期」,漢高祖想改立太子,大臣周昌極力勸阻:「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卻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文中之「期期」,據說應為「極」字,因口吃而說成「期期」.「艾艾」,出自三國時的魏將鄧艾.艾口吃,稱自己名字時,往往連稱「艾、艾」.后人遂以「艾艾」來形容口吃;進而與「期期」相連,成「期期艾艾」,俱指口吃;但后來卻引申為對事情的不置可否.「期期」還有一解,表示強烈的反對,如「期期以為不可」.話說鄧艾,雖口拙而卻有才智;晉文帝曾戲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幾艾?」鄧艾不假思索,「期期艾艾」答之曰:「鳳兮鳳兮,故是一鳳!」絕.
1、期期艾艾(拼音:qī qī ài ài)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于西漢·司馬遷《史記·張丞相列傳》和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2、期期艾艾指西漢人周昌口吃,講起話來常重說“期期”;三國魏的鄧艾也口吃,多重復說“艾艾”。多用于形容人口吃,吐詞重復,說話不流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狀語。
口吃。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吐辭重復,說話不流利。這里有兩個名人,一個是漢初的周昌,因高祖劉邦想廢太子,周昌對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一個是三國時破蜀的鄧艾,他在自稱名字時,常常連說:“艾、艾、艾”。這兩個故事被人們巧妙的聯系在了一起,于是有了“期期艾艾”。
期期艾艾qī qī ài ài
期期艾艾的中文解釋以下結果由漢典提供詞典解釋【解釋】:形容口吃的人吐辭重復,說話不流利.
【出自】:《史記·張丞相列傳》:“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鄧艾口吃,語稱艾艾.”
【示例】:感情的激動使我說話~了.◎茅盾《腐蝕·十月十日》
【近義詞】:支支吾吾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形容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