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方玄駒膠囊 吃復方玄駒膠囊5天了
著名公眾號“中醫二羊”分享了自己早年看病的經歷,很值得人們深思:很多年以前,我剛來廣州念書。廣州的天氣很炎熱,加上水土不服。經常上火,喉嚨痛,喝白水都嗓子痛。
聽本地的同學說這是上火,可以吃涼茶改善。我吃涼茶是可以緩解些,僅限于剛開始,再后來吃,涼茶當水喝都沒效果,一吃了還胃痛。
沒辦法只好去看醫生,南方醫院,廣州數一數二的西醫院,門口還掛著“全國百佳醫院”金字招牌。想著要把這個病徹底解決,一大早去排隊,花了兩個小時掛到了一個耳鼻喉科的專家教授號。
再花一個小時排隊,終于輪到我了,一進去,教授就問怎么不舒服,我說喉嚨經常痛。他讓我坐下,然后讓我張開口,他檢查望了望,“你這個是慢性咽喉炎”。給你開點藥吧。我問,這個病可以治好嗎?他沒說什么,吃藥看看吧。也不再多說,接著開藥,整個過程兩分鐘。
拿著處方去交錢,一看要49多塊,媽呀,差不多是我半個月吃飯錢。想著,這個嗓子痛折磨我好久了,還是乖乖去拿藥吧。沒帶那么多錢,幸好帶了銀行卡。刷卡,刷卡的時候我猶豫一下到底要不要拿藥。想著人家是最好的西醫又是教授,還是吃藥規范治療吧。
就這樣,交了錢,再花40分鐘排隊拿藥。拿到手,慢慢一堆藥,除了兩盒頭孢,其余是一堆中成藥,有口服液,丸藥,具體的也記得不是很清楚了。拿到藥,按醫囑回去就吃吧,吃了三天,喉嚨稍微好一點點。但是依然痛,再接著吃,就再也沒有感覺了。
吃到第四天的時候,開始拉稀爛大便,第五天就直接是拉肚子了。胃也脹脹的,一點胃口都沒有,時不時還會糾著痛。差不多還有四天的藥,要不要再吃呢?想著要徹底治好這個病,還是吃吧,接下來又吃了兩天。
喉嚨依然痛,天氣太熱了,夜晚又睡不好,第二天早上喉嚨依然像冒火一樣的干痛。胃越來越容易脹,都吃不下東西了,吃飯都跟完成任務一樣,硬是塞進去,沒吃口胃又脹了。這樣我果斷停了藥,剩下的藥沒再吃。,停了藥,嗓子也還一樣,只是腸胃沒那么難受了。
這是我看西醫的經歷,后來學了中醫,回過頭去想想,那個教授開的中成藥,成分基本都是大黃、黃柏、黃芩、牛黃、銀花連翹這類的成分。都是清熱解毒,清熱降火的寒涼藥。
本來吃了一段時間的涼茶,胃就有點不好了。再吃這些藥,就傷脾胃了。
現在自己做了醫生,臨床又經常遇到吃中成藥把脾胃吃壞的。他們大多是看西醫,然后開了一堆的中成藥。為什么西醫總喜歡開一堆一堆的中成藥呢?
自己做醫生,進入醫療這個行業才知道,原來這些中成藥售價都很貴的,成本低,藥代們私底下給醫生的回扣比例也很高。
我們再來看下面一則醫案:
一對夫妻結婚多年不育,經醫院檢查,妻子正常,而丈夫卻是精液不液化。2018年3月9日報告顯示,液化時間大于23小時,2019年6月報告顯示,液化時間19小時,大大超出正常范圍。精子活力低下,畸形率也高,問:這個情況你知道嗎?答:不知道。又問他,醫生告訴你沒有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精液不液化、精子活力低下,畸形率高?患者說醫生什么也沒說,那又問他,醫生什么也沒說,也沒有告訴你精液不液化的原因,那這個檢查起什么作用?患者一臉迷茫,說是醫生讓檢查的。
是啊,醫讓檢查的,但這檢查只檢查出了結果,并沒有找到病因,這檢查起什么作用呢?于是我又問,醫生給你治好了嗎?患者羞澀的說,沒有治好,治好我就不來這兒了!是啊,沒治好患者才又到處求醫啊!
于是仔細給患者辯證,發現舌苔黃膩,邊見明顯郁紅,脈濡軟。觀察及問診患者又見患者人壯實,平常有喝酒,易出汗,汗味重。這是明顯的濕熱酒毒。于是又問患者精液成塊狀嗎?皮膚有瘙癢等問題嗎?每次都是塊,大腿根及左大腿上癢很久了。一看,下陰潮濕,味道重,大腿根部及左大腿上一塊巴掌大紅黑色皮損,濕熱浸淫于下,當反復發作多次了。
這是明顯的濕熱下注病癥,治當清熱利濕,其病自好。但患者為什么卻沒有好呢?于是問醫生給他開了什么藥,患者說是復方玄駒膠囊和生精片,一聽不禁扼腕嘆息,醫生開這中成藥是瞎胡鬧啊!于是我問吃這藥有什么反應,患者說吃了這藥上火,感到不舒服。是的,舒服了才怪呢?是因為吃錯藥了!
我們來看復方玄駒膠囊和生精片是起什么作用的。復方玄駒膠囊是由黑螞蟻、淫羊藿、枸杞子、蛇床子等組成。溫腎、壯陽、益精、祛風濕。用于腎陽虛,癥見神疲乏力,精神不振,腰膝酸軟,少腹陰器發涼,精冷滑泄,肢冷尿頻,性欲低下,功能性勃起功能障礙等。它是補腎益精的藥。我們再來看這生精片,生精片是由鹿茸、枸杞子、人參、冬蟲夏草、菟絲子、沙苑子、淫草藿、黃精、何首烏、桑葚、補骨脂、骨碎補、仙茅、金櫻子、覆盆子、杜仲、大血藤、馬鞭草、銀杏葉組成。其作用是用于腎陽不足所致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神疲乏力,男子無精、少精、弱精、精液不液化等癥。也是補腎益精的藥。患者是明明是人壯實,不虛,又有濕熱,而再去服這些溫補之藥,就好像是火上澆油一樣,不上火才怪呢?
這醫生不分患者體質,不懂得辯證治療,亂開中成藥,一方面不僅治不好患者的病,還讓患者的病情加重了。另一方也敗壞了中醫辯證施治,因人而異的規律,也顯得中醫中藥治不好病了。
其實用中醫的思維,這病相當簡單,后來我給患者開出如下方藥:龍膽草、黃芩、山梔子、澤瀉、車前子、當歸、生地黃、柴胡、生甘草、薏米仁、杏仁、砂仁等,七付藥,水煎服,早中晚各一服,日一付。
患者服完藥后第二次來診時說服藥后易出汗,汗味重均減輕。后又在原方基礎上多次調方,患者前后共服藥二十幾付,諸癥悉除,半年后其妻順利懷孕。
從目前中成藥的用量、使用比例和頻率來看,中成藥的濫用程度確實達到了類似抗生素濫用的境地。特別是西醫大夫在開具西藥的同時,動輒隨手給患者開出中成藥,有的還開幾個療程,讓患者長期服用,更是進一步加劇了中成藥的誤用、濫用。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70%的中成藥是由綜合醫院的西醫師開出,臨床中成藥的不合理使用率高達40%。
為了進一步規范中成藥在醫療過程中的使用,防止一些不懂中醫辨證論治的西醫開出“不管用”的中成藥,甚至引發用藥安全問題,原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早在2011年就出臺了《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近年來,一些中醫藥機構和部門還開展了“西醫執業醫師合理規范使用中成藥專項繼續教育”,意圖糾正和改變中成藥濫用的現況。但我們不禁要問:西醫接受了中醫相關知識的培訓,就能開中成藥嗎?
中醫治病是通過辨別分析患者的癥狀、舌苔、脈象,審察、判斷、驗證出病機而立法處方用藥的,“一人一方”可謂是中醫的特色。而中成藥的藥物組成卻是固定的,由此也就決定了一個中成藥只能適用于其組成藥物所決定的、具有中醫某一病機疾病的治療。如牛黃降壓丸,只適合用于高血壓肝陽偏亢者;若是氣血虧虛者服用,則于事無補,甚至還會加重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