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蘇軾 《但愿人長久》原唱
提起《水調歌頭》這個詞牌,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蘇軾的那首“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太過經典,后世很少有詞人能寫出更經典的《水調歌頭》,直到第一偉人毛主席的《水調歌頭·游泳》問世。
毛主席的《水調歌頭·游泳》,雖然題材上跟蘇軾的《水調歌頭》不一樣,但兩者都可以說是這個詞牌下最經典的詞作。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毛主席的《水調歌頭·游泳》。
水調歌頭·游泳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這首詞是毛主席1956年視察武漢長江橋時所寫,毛主席在視察時,三次在長江中游泳,這首詞就是寫他老人家游泳時的體會和視察時的感慨。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楚,武漢屬古楚地。舒,舒展,開闊。
這幾句是說:才喝過長沙的水,又吃過武昌的魚,橫渡萬里長江,極目眺望古楚地的天空,天空格外開闊。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馀。
寬馀,即閑暇安適。
暢游長江,不顧大風勁吹猛浪擊打,比在空曠的庭院中散步還瀟灑,今天心情非常暢快。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論語·子罕篇》有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毛主席這里用《論語》中的成句,化用得天衣無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風檣[qiáng]:檣,桅桿。風檣,借指帆船。
龜蛇:指龜山和蛇山,蛇山在武昌城西長江邊,龜山在它對岸的漢陽。山本來就是靜的,但從字面來說,龜蛇是動物,本是能動的。毛主席這里的“龜蛇靜”是字面意義與表達意義融合在一起的,它傳達出在看到武漢長江大橋這樣的宏偉工程之時,萬物都仿佛靜了下來,不敢肆意妄動。
天塹[qiàn]:塹,溝壕。據《南史·孔范傳》記載,隋伐陳,孔范向陳后主說:“長江天塹,古來限隔,虜軍豈能飛渡?”
這幾句是說:風吹船動,龜山蛇山靜立,宏偉的藍圖在這里展開,一座大橋飛越長江南北,曾經的天塹,現在變成了可能通達的道路。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
巫山云雨:典出宋玉《高唐賦·序》,楚懷王在游云夢澤時,曾在夢中遇到巫山神女,神女自稱“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毛主席用的是字面意思。
最后這幾句是說:我還要在長江西邊筑起大壩,斬斷巫山多雨的洪水,讓三峽出現平坦的水庫。如果當初的神女還在的話,她應當會驚訝世界已經不一樣了。
毛主席的這首詞,有他一貫的豪情壯志。像“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表面寫游泳時面對的自然風流,實際隱含著面對人生風浪時的自信與超然,非常激勵人心。
毛主席的這首詞,在用典時,也超越了古人的狹隘意義。古人在用孔了的“子在川上曰”的典故時,通常是消極地哀嘆時光的逝去,而毛主席卻多了一層珍惜時光奮發向上的積極精神。
同時,古人用“巫山神女”之典時,通常都是用來寫艷情,而毛主席卻說,神女看到這個世界的變化,應該感到驚訝,這已經超越了原典的意義,但是卻不牽強,由此可見毛主席詩詞中用典之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