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別稱有哪些 中國十大別稱排行
你知道中國還有哪些別稱嗎?你知道這些別稱的來歷嗎?眾所周知,“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中國”這兩個字出現得很早,最初主要是指大地的中央?。而且除了地理上的意義之外,還有文化發達的意義,所以也有人將中國稱為“文明國家”而不同于西方的“民族國家”。在歷史上,中國還有許多別的稱呼。
中華人民共和國
1、赤縣·神州。
在中國的古書《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提到戰國時齊國有個叫鄒衍的人,他說:“中國名為赤縣神州。”后來人們就稱中國為“赤縣神州”。但更多的是分開來用,或稱赤縣,或稱神州。
2.華。
古代時候這個“華”字的意思和“花”一樣,引申為美麗而有光彩。對華的解釋,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古代中原地區的人們,認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齊而華麗的文明地區,所以自稱為華。
第二種說法是:“華”含有紅色的意思。古代的周朝人喜歡紅顏色,把紅顏色看作吉祥的象征,所以就自稱為華。
第三種說法是:華是由中國的古稱“華夏”省略而來
3.中華。
秦朝以前,華夏族稱自己的祖國為中國,秦以后,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就有“中華民族”的說法。“中”是中國,“華”是華夏族的指稱。中華民族是中國各民族的總稱。
4.夏。
夏在古代有“大”的含義。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是夏王朝,后來人們就常用“夏”來稱呼中國。
5.華夏。
中國古代,居住在中原地區的華夏族和南方、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都向當時的商朝稱臣。華夏族是當時的主要民族,后來人們就把華夏作為中國的代稱。
6.禹城·禹跡·禹甸。
相傳古代洪水滔天,大禹的人去組織大家治理水災。大禹治水后,按山川形勢劃定九州,所以后來世代相傳下來稱中國為:
大禹治水
禹城、禹跡(大禹治水,足跡遍全國)、禹甸(“甸”在這里是治理的意思)。
大禹
7.九州。
相傳大禹治水后,分中國為九州:冀、兗、青、荊、揚、梁、雍、徐、豫。 古書《淮南子·地形》又記載:中國古代設置九個州:神州、次州、戎州、自州、冀州、臺州、弇州、薄州、陽州。后來,九州就泛指中國。以九州的意思還派生演化出九域、九有、九土、九區等許多名字。宋朝時繪制《九域圖》其實就是中國地圖。
九州
8.海內。
古代的中國人以為中國周圍都是海,所以把中國叫做海內,把外國叫做海外。
你知道還有哪些別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