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 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模板
點擊關注“稅小課”,獲取最實用的財稅知識。
對于現金流的編制,經常是困擾著不少朋友的實際問題。
目前的情況,隨便去網上一搜,都能下載各種版本和樣式的現金流模板,各不相同,但是大同小異,原理都是一樣的。不了解其中的原理,即使拿到了現金流的一些編制模板,依然不知道編制的對不對,依然編不出正確的現金流。
其實,現金流最準確的編制方法,也是很多財務軟件喜歡使用的方法,就是針對貨幣資金逐筆編制,比如像金蝶、用友這種常用的財務軟件,當你做賬的時候,分錄涉及到現金或者銀行的時候,就會跳出來一個對話框讓你選擇現金流量,但是這種方法其實也未必就準確,因為你有可能會選錯現金流的項目,而通常這些軟件也沒有相應的檢查和校對的功能,最多能檢查出來報表是平的。我還見過這些軟件,最后做出的現金流量余額與科目余額表不一致的情況。
基于這種逐筆編制的方法,其實我們就完全可以把現金流看作是以收付實現制來記錄的另一本賬表。對于每一筆會計分錄,我們都做兩本賬,一本是基于權責發生制的明細賬,最后會產生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一本是基于收付實現制,最后的結果就是現金流量表。
但是,我們要提高效率,不能逐筆去分析的時候,那么,怎么樣把權責發生制轉換為收付實現制,也就是怎么樣把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的數字,倒推和調整成為現金流量,這就是資產負債表、利潤表與現金流的關系。
其實這個關系很簡單,就是以利潤表為基礎,通過資產負債表中與損益有關的項目的變動額,來計算現金流,因為我們都知道,利潤不等于現金流,比如你有凈利潤100萬,但是并不代表你有100萬的現金進賬,而未進賬的金額,就會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中。
編制步驟:
1、準備資料
資產負債表(包含已審定的期初數和期末數),主要是計算期末數與期初數的差額。
當期的利潤表
其他資料,包括是科目余額表,用來填制現金流部分的明細數據,比如工資,稅金等。股東會增資、減資,重大資產交易等事項。
2、分析 - 把現金流編平
我們提到,現金流的編制,就是以利潤表為基礎,通過資產負債表中與損益有關的項目的變動額,來計算現金流。那么資產負債表,就顯得尤其重要。
通過資產負債表,我們看到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我們繼續將這個公式進行拆分:
現金+非現金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權益
資產負債表被我們分為這么六項內容,其實第一項現金,就是整個現金流的余額,
我們把公式變形:
現金=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權益-非現金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
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出,只要我們對等式右邊的五項內容分別填列到對應的現金流,那么最后形成的現金流量表一定是平的,因為它們最終的結果就是等于現金。
3、分析--區分三大活動
現金流只是能編平還不行,在現金流量中,我們把它分為三大部分,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三大活動的意義我就不說了,僅從我們這次所講的編制的角度來說,如何去區分三大活動。
還是從上述的公式來看,
一般,非現金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屬于經營活動,但是其中涉及到的一些投資、籌資活動的利息,也要對應的屬于投資或者籌資活動。這就是我們在獲取資料中所說的要獲取其他的資料,比如流動負債中的短期借款,應付現金股利等,屬于籌資活動。比如,我也見過一些企業其他應收款里可能會計入一些比如委托貸款啊這種投資活動,為了收取利息獲益,也要把這筆委托貸款的支出和利息都劃分為投資活動。
非流動資產一般都是涉及投資活動
非流動負債與權益一般是涉及籌資活動
4、分析-辨認不影響現金流的活動
辨認不影響現金流的活動,還有同時影響現金及非現金的活動。比如計提折舊,這種分錄并不會涉及到現金流
編制方式
與記憶會計恒等式一樣,還是此公式:
現金+非現金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權益
非現金流動資產與非流動資產增加,導致現金流出,非現金流動資產與非流動資產減少,導致現金流入。
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和權益的增加,導致現金流入,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和權益的減少、導致現金流出。
你可能會說,這個說法不對,例如應收賬款減少了,原因是收回了應收賬款,那么就必然會產生現金流入,這我們都能理解。
若應收賬款增加了呢,就一定會產生現金流出嗎?實際上并不一定,這其實就是一種記憶方式,或者編制方式,因為我們說,這個公式,是基于利潤表的基礎上,通過資產負債表中與損益有關的項目的變動額,來計算現金流,當我們借應收賬款,貸主營業務收入的時候,在收入的基礎上,減去應收賬款的增加數,其實并不產生現金流量。
編制舉例
篇幅有限,沒有辦法每個科目都舉個例子,我準備后期開一個專門針對現金流編制的課,從頭到尾把現金流手把手的做一遍,其實就很容易理解了。也希望能得到支持。
這里我只舉兩個最常見的例子,關于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
我們知道,要通過資產負債表來推斷現金流,就要看期發生額,我們可以用期末數減去期初數來計算其的發生額。
1、銷售商品收入1000萬,記應收賬款1000萬,假如我們都不考慮稅金,
那么分錄為:
借:應收賬款1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1000
由上文所述,首先以利潤表中收入為基礎1000萬
應收賬款增加,則現金減少1000萬,
現金流為1000(利潤表中收入為基礎)-1000(應收款的增加導致的現金減少)=0,這筆分錄就不產生現金流。
當收到錢時,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1000
貸:應收賬款1000
應收賬款減少,現金增加,則現金流增加1000.
從資產負債表上看,假如應收賬款期初數為1000 ,期末數為2000,應收賬款增加1000,損益表中收入為1000,那么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所收到的現金,則為1000-1000=0
對于另一種情況,假如銷售收入1000,應收賬款600,銀行存款收到400,
那么分錄為:
借:應收賬款600
借:銀行存款400
貸:主營業務收入1000
以上文所提,以收入為基礎1000,
應收賬款增加600,則現金減少600,
現金流為1000-600=400,與銀行存款借方增加金額一致。
所以,將全責發生制轉換為收付實現制,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產生的現金流=收入-應收借方+應收貸方
從報表看,如果在資產負債表中,應收賬款期末1600,期初1000,期初-期末=-600,
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產生的現金流=主營業務收入-(應收賬款期末-期初)=400
同理,主營業務成本+應付借方-應付貸方=現金流
而除了應收款,還有考慮應收、應付票據,預收、預付款等,但是預收預付的款的方向,與應收、應付是不同的。
注意,這里應收賬款是含稅價,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也是含稅的,千萬不要在現金流中做價稅分離。我見過有些人編制現金流,直接把收入作為銷售產品收到的現金流,而不把銷項稅記進來,那么銷項稅你應該怎么處理呢,支付的稅金?你可能并沒有支付,如果是進項稅呢,你也不能把它分離。
比如:銷售商品收入862萬,銷項稅138,收到銀行存款1000萬,
借:銀行存款1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862
貸:應交稅金-銷項稅138
那么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就是1000萬,而不能記862,這時候的銷項稅可能只是計提,并沒有支付,更不是收到的稅金,
購買存貨100,進項稅16,銀行存款支付116 ,
借:庫存商品100
借:應交稅金-進項稅16
貸:銀行存款116
計入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116,現金余額1000-116=884
那么當支付稅金138-16=122的時候,
借:應交稅金-增值稅122,
貸:銀行存款122,
這時候記支付的各項稅金122。而對于應交稅金科目來說,也可以與現金流一一對應。
總結一下:
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主營業務收入+銷項稅-應收賬款或應收票據(期末-期初)+預收賬款(期末-期初)
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主營業務成本+進項稅-應付賬款或應付票據(期末-期初)+預付賬款(期末-期初)+存貨(期末-期初)…
其他事項,大家可以根據思路自行推導。
不想錯過精彩推送?記得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