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拉拉收費標準 貨拉拉叫車電話多少
記者|楊松
編輯|鄢子為
“30萬崗位,總有一個適合你。”
2月中旬,貨拉拉發布招聘計劃,招募“靈活就業人員”,從原來的四輪駕駛員擴展至“兩輪”騎手。
做同城貨運業務的貨拉拉,將進入跑腿領域,與順豐同城、美團競爭。
貨拉拉方面回復《21CBR》記者稱,3月中旬將開放騎手注冊和用戶人氣征集活動,根據情況選擇落地城市,于4月正式開放服務和騎手接單。
同城貨運的主要需求來自搬家和貨運,跑腿對時效要求高,客戶群體有區別。該公司要在跑腿業務上做出成績,挑戰很多。
競爭激烈
貨拉拉推出30萬個靈活就業崗位,招聘兩輪騎手、搬家小哥、貨運司機等。該公司稱,將投入超2000萬元的補貼。
圖片來源:圖蟲
就跑腿業務而言,30萬騎手不算多。美團騎手超過500萬人。
在跑腿領域,除了美團,還有餓了么、達達、順豐、閃送等一眾平臺。相較巨頭,新入局者貨拉拉在用戶端、騎手端和商家端,無明顯優勢。
美團、餓了么,擁有海量商家資源,與外賣、鮮花、酒水、百貨商家均有合作,且有充足的騎手運力,即時響應用戶需求。順豐同城靠著在快遞領域積攢的口碑,攬獲眾多商家,也有用戶基礎。
反觀貨拉拉,平臺上既有C端用戶又有B端用戶,主要是搬家場景的散客以及小商戶的日常發貨。
搬家是偶發、低頻需求,對時效性要求不像跑腿那么高。貨拉拉此前積攢的客戶,不容易平移到新業務上。
貨拉拉的突破口,在于即時零售商家。
“酒水、海鮮等商家,都在運營自己的私域流量,他們有大量即時配送需求。”UU跑腿創始人喬松濤在接受《21CBR》記者采訪時表示,商家使用跑腿業務,可省去在第三方平臺的抽成支出,其公司單量快速增長。
喬松濤認為,隨著微信、快手、抖音等第三方平臺崛起,商家期望將用戶留在私域流量池,會頻繁使用跑腿平臺。
這一賽道同樣競爭激烈,與抖音合作的跑腿平臺有順豐同城、餓了么,快手則與美團合作。
網約車探路
除跑腿業務外,貨拉拉疑似開展網約車業務,尋求新增長點。
上述招聘會由貨拉拉與小拉出行一起舉辦。兩家公司關系匪淺。
“貨拉拉旗下網約車平臺”等字眼出現在小拉出行的宣傳資料里。兩家公司也存在人員往來。
天眼查數據顯示,持有小拉出行25%股權的張劍毅,曾任貨拉拉企業版負責人,目前仍是貨拉拉數家子公司的法人代表。
該公司的運營模式也移植到小拉出行上。非會員司機一天只能搶兩單,付費購買會員,才能獲得更多搶單機會,以及更小的抽傭比例。小拉出行會員有三個會員等級,月費用55元-216元。
為了招募司機,小拉出行拿出大量補貼——老司機邀請1名新司機加入并完成首單后,將獲得60-140元獎金,新司機在7天內完成一定單量,將獲得88元現金獎勵。
小拉出行主打價格“優惠”,主要在成都、福州、東莞等城市開展業務。以成都為例,小拉的起步價為7.7元,滴滴則要9元。
網約車領域,監管嚴格,拿錢補貼的小拉出行擴張也難。
網約車觀察主編劉政告訴《21CBR》記者,小拉出行存在不合規現象,招募司機并未嚴格審核雙證,即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運輸證、網絡預約出租汽車駕駛員證。
他去年體驗了小拉車主端注冊流程,只需要上傳身份證和駕駛證就能注冊。今年,以高德為代表的聚合平臺,“都對司機注冊的雙證卡得很死”。
劉政稱,由于低價和不合規,小拉出行遭到部分專職網約車司機的抵制。某頭部網約車員工認為,當補貼退去,平臺很難留住司機。
網約車市場,盈利平臺難覓。讓司機掏會員費的小拉出行,也難逃盈利困境。
主業承壓
貨拉拉做網約車、跑腿業務,是為了緩解主業增長焦慮,尋求新增長點。
據中銀證券報告,過去兩年里,貨拉拉月活用戶數一度出現大幅下滑,直到去年底才恢復增長。
司機有怨言。
“貨拉拉平臺現在的訂單量變少,司機多。”
司機李飛稱,之前單量多,3天就能掙夠會員費,現在花5天時間能打平就不錯。
李飛開的是小貨車,每月花329元購買會員,每單平臺還要抽取5%的提成。他抱怨,貨拉拉給的訂單價格過低,只能努力接單,否則要賠上一日三餐的支出。
他認為,平臺壓低運費,是為了討好用戶,司機端大受影響。李飛稱,春節過后,貨拉拉對平臺定價做出調整,將小貨車最低價由2.5.-3.6元/公里,下調至1.6-6元/公里。
平臺司機在司機社區抱怨沒有訂單,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李飛表示,平臺沒有3.7元/公里以上的訂單。調價后其半個月收入不到3000元,此前訂單高峰期一個月有1.5萬。
2022年,貨拉拉很可能沒完成年度目標。據《晚點 LatePost》報道,貨拉拉2022 年 GMV(成交額)目標是 700億元,前十一個月里GMV低于500億元。
貨拉拉同城貨運業務增長速度受限,拓展跑腿、網約車業務,去巨頭嘴里搶食,難題不少。
(應受訪者要求,李飛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