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筆記之云頂天宮 云頂天宮為啥不建議看
長期以來,我始終在《鬼吹燈》與《盜墓筆記》之間徘徊——
誰出了影視作品我都要看一看,結果我發現一件值得推敲的事:
“天下霸唱”挺有剛,“南派三叔”挺尷尬。
為什么這么說呢?
從原著的角度上說,《鬼吹燈》有完整的邏輯框架,出色的文字功底,和豐富的風水八卦相關知識儲備。對盜墓技術和僵尸的描述更是令人贊不絕口。小說埋下各種伏筆是為了延展出新的故事,并且作者會把前一篇章的未解之謎進行填坑或解答。在情節銜接上做到一氣呵成,絕不爛尾。
而南派三叔在《盜墓筆記》中制造諸多懸念后,并不會告訴讀者答案,也沒有明顯線索,全靠讀者腦補。雖然南派三叔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寫作體系,無奈挖坑太多,自己都填不完,這也就影響了整部小說的故事完整性。
在影視衍生作品上,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比較。2015年上映的《鬼吹燈之尋龍訣》豆瓣評分7.4。在第33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斬獲多項提名。雖然影片和原著并沒有太大情節上的關聯,但是所有人物塑造都符合原著中的特點。劇作的工整和視覺的想象力都有很好的完成度。
同樣在2015年播出的網劇《盜墓筆記》第一季,豆瓣評分5.2;
2016年的《盜墓筆記電影版》,豆瓣評分4.8。
而近期在騰訊視頻播出的《盜墓筆記之云頂天宮》更是創下豆瓣新低——2.5分。
正如上面所說,由于整部小說數不完的坑,使這部劇成為了導演、編劇以及整體演員的巨大考驗。故事本身都沒有達到的自圓其說,直接導致影視改編的滑鐵盧。
一
腦洞大開,還是褻瀆原著?
《盜墓筆記之云頂天宮》播出后,本屆網友在豆瓣上整齊劃一地給出了“一星”,這不禁讓我頓感錯愕:
這是什么情況?是何等神劇讓廣大網友如此捶胸頓足地保持隊形?它到底做錯了什么?
的確,不看不知道,此劇真奇妙。
一共24集的電視劇,主角團們到第11集才摸到墓門……
說實話,看完前幾集,我真的“離去世就差那么一點兒”。總結一下整體感覺——改編效果不如人意,敘事節奏拖沓,道具布景粗糙缺乏合理化,演員實力不足,演技臉譜化無靈氣。
當我看到吳邪坐在病床上,雙目無神地看著李易峰主演的電視劇《青云志》時,我有點懵了。這是在向“前輩”致敬嗎?
王胖子被蛇咬了之后,竟然讓吳邪給他嘬一嘬??胖子那嬌羞曖昧的小眼神兒,讓我多少覺得這個胖子不再粗中有細,而是嬌中帶娘。
另外,在二人到達鏡兒宮后,吳邪在說到八重寶函時,將“蒼鷹之爪”說成了“蒼蠅之爪”·····劇組,你們是認真的嗎?
這也就算了。在原著中,張起靈是個啥人物?他可是一個活了百年之久,強大得像神佛一樣的角色。他不茍言笑,內心強大,長相俊美又人狠話不多,可謂是“稻米”心中以及原著中的靈魂人物、是神明。萬萬沒想到,飛檐走壁的他,竟然在這部劇中被“史詩級削弱”——連一個老頭都打不過,下墓落地還摔個大屁蹲!不僅如此,除了他那韓式發型和呆萌氣質,我居然看到他流淚了!這算什么?是劇組打算賦予悶油瓶更多真性情嗎?
為什么吳邪一點都不天真反而像得了精神分裂?為什么悶油瓶像一個瓶蓋被偷了的敞口瓶,說起話來滔滔不絕?為什么胖子不僅成了 “舔狗”,還是個有勇無謀的鐵憨憨?
這個世界真是充滿了謎團啊。
此刻此景,讓不少為愛發電的粉絲們都抓狂了。目前為止,從劇情來看,我認為編劇、導演,乃至主演可能并沒有認真看過原著,缺乏對角色性格屬性的揣摩。至少,他們沒有領悟到原著的核心精髓。
如果改編得合理,也許勉強能被鐵粉兒們原諒,可編得太離譜,那就真的別怪大家口誅筆伐了。
二
粗枝大葉,敷衍了事
再說說不真實的道具和粗糙的布景。
開頭想要表達的是吳邪被石頭壓住無法動彈,他三叔卻見死不救。我眼瞅著那石頭隨著吳邪的呼吸在顫動!以至于我相信他稍微用點勁兒,一定能把石頭崩開。 而且,從吳邪目光呆滯的眼神里,我感受不到任何求生欲。
吳邪,你三叔不救你,一定是因為他覺得你能行!
道具不僅假,還魔幻得不符合邏輯。云頂天宮是發生在2000年左右的事情,吳邪拋棄小金杯開上了保時捷,墨鏡一戴,連胖子他都不愛!張起靈熟練掌握了2011年才被推出的微信。大家從口袋里掏出全屏手機互掃二維碼的那一刻,我整個人傻掉了……
還有高清無碼攝像頭……
好家伙,這團隊真是有一套啊。
另外,布景太粗糙,一點年代感都沒有。細節處理也相當不到位,好歹多鋪點灰塵吧?在鏡兒宮抬頭可見的石塔像被剛剛刷了漆。
冰天雪地里說話沒有霧,吳山居變別墅,古董店里還沒古董……
以上幾點只是這部“神劇”的冰山一角。無論是“稻米”還是一般的觀眾,都很難從這部網劇中找到抓住人心的特別強烈的代入感。
導演的審美積淀缺失、演員的文化功力和演技、專業認知的極度缺乏;人設集體坍塌;粗枝大葉的道具布景和特效,這些都是“稻米”們無法接受的。
不管是《盜墓筆記》還是《鬼吹燈》,它們是融在一個讀者人生里的經歷。尊重原著,并不是要求情節跟原著嚴絲合縫,而是尊重原著的“魂”。如果太離譜、太不走心、太追求“速食”主義、太容易接納原著之外的復雜元素,結局可能會讓所有人失望。
三
情懷?不,你沒有。
曾有人跟我講,《復聯》這個大IP能走下來是因為幾點:
一、劇情連貫、大到復聯宇宙,小到每個人物的系列都有情節延伸和內在聯系;
二、主演人員不換,選誰就是誰,不會有今天你演這個,明天去演那個的情況,角色和演員緊密貼合,標簽化,對演員未來也有好處,對品牌的觀眾情感也有捆綁;
三、宇宙之外還有情懷,會在細節處致敬一下,比如在幾乎每部里,斯坦李老爺子都會客串一下。
這樣看來,情懷、人設、延伸都有了。
這是我們的影視創作者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再次回過頭看近幾年國內盜墓題材的影視劇。《盜墓筆記》以及《鬼吹燈》系列一直都是熱門IP,前前后后都出了多部影視劇。
《鬼吹燈》,挖坑填坑;《盜墓筆記》是挖了坑,填不上,邏輯哪有CP香?
《鬼吹燈》其故事完整性是無從辯駁的,幾條主線從一而終,有頭有尾。無論從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裝備,還是墓室景觀,結構等各個角度,《鬼吹燈》比《盜墓筆記》更加真實,這也就意味著它更加容易影視化。
其實,《盜墓筆記》對于人物形象的刻畫是十分細膩且值得品味和推敲的。它的每一次影視化都會引起高度關注。可頻繁更換角色,讓靈魂組合“鐵三角”相繼陷入了人設崩塌,邏輯不通的漩渦。
換角像喝水一樣隨便,已經無法與觀眾產生聯動,更別提讓觀眾代入感情。
上一部《盜墓筆記之秦嶺神樹&怒海潛沙》是由侯明昊、成毅、張博宇出演“鐵三角”,豆瓣評分5.7。最初也不被看好并備受質疑,但演員顏值在線,而且演技過關。可這版云頂天宮,除王胖子外, “鐵三角”核心CP又被換得面目全非。
在原著中,主角人物之間有很深的羈絆,情感牽動人心。但是本劇臨時拼湊的幾臺毫無感情的念臺詞機器、拉胯的演技和迷之劇情,實在令人感受不到人物之間的深情厚誼。
一部作品之所以令觀眾上頭,是因為它引起了大家的共鳴。然而,這部《云頂天宮》和原著風格的天差地別,別說共鳴了,恐怕“稻米”們吃飯時看它都容易噎著。
但是話說回來,這版《盜墓筆記之云頂天宮》真的一無是處嗎?也不是。
咱還可以欣賞一下劇中斯琴高娃、何中華、姚櫓等老戲骨的演技,畢竟人家強撐場面也很不容易。
雖然劇情令人迷惑,可有一說一,在營造緊張刺激的氛圍上,這劇的音樂張力還是很值得夸獎的。我想這多少得益于參與過多部好萊塢大片制作的周煜壹,本劇的導演之一。如果他能充分利用所長,好好地把這部網劇的特效再提升一下下,它的優點又多了一個。
但如上述,即便音效多多少少為這部劇增了值,主創團隊對劇情的魔改、選角凌亂、演技蹩腳、細節粗糙、邏輯硬傷,無論多么豐富的聲音效果也難挽救整體拉胯的局面。
《盜墓筆記》的原著黨們對改編一直都很寬容。比如在電視劇《老九門》,《重啟之極海聽雷》和《終極筆記》中,恰到好處的改編被原著粉們直呼“真香”。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未來的創作團隊可以放飛自我地粗制濫造。
原著粉可不是讓你們隨便敷衍的“印鈔機”。
還是那句話——
你可以改,但請認真審視創作質量,保持內省,別讓作品失了“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