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傳奇 武媚娘傳奇免費觀看電視劇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政權的女皇帝,這在古代男權社會中是一件亙古未有的奇事。正因為如此,武則天被后世的一些史學家指責為牝雞司晨,說她重用酷吏、寵幸男寵,但是這只是她個人的生活問題。她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為唐朝走向鼎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初入深宮值豆蔻:天真無邪情竇開
初入皇宮的武則天還是個小丫頭,沒有什么政治斗爭經驗,再加上她脾氣十分倔強,不懂得討皇帝歡心,唐太宗并不是很喜歡她,所以在陪伴太宗的這12年中,她只是個普普通通的五品才人。不過在這期間,武則天卻和太子李治有了一段感情,在太宗病重時,當時的太子也就是后來的唐高宗李治要經常去寢宮服侍自己的父親,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他與武則天頻繁接觸,產生了感情。太宗駕崩后,由于武則天沒有給皇帝生下子嗣,按照當時的慣例,她不能繼續留在宮中生活,只能被遣送到長安城內的感業寺出家為尼。
武府有鳳初長成:一飛沖入帝王家
624年,武則天出生。可以說童年的武則天生活在一個衣食無憂,受到良好教育的環境中。12歲時,武士彟因病去世,母親帶著武則天來到了長安生活。在長安,由于儀表出眾,年僅14歲的她被唐太宗選入宮中。從那一刻起,她開始了60余年的宮廷生活和政治斗爭,并一步步走上了帝國權力的中心,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青燈古佛非本愿:萬般寵愛高墻內
如果甘心于此,武則天將在感業寺中伴著青燈古佛度過余生。然而,歷史總是有太多的偶然。在李世民忌日之時,新登基的唐高宗李治去感業寺為先皇上香,在寺內恰巧碰到了在這里出家的武則天,這兩個曾經有過感情糾葛的戀人立即重新燃起了火花。二人互相傾訴相思之后,由于李治的孝期未滿,不能辦理娶親這種喜事,所以只能依依不舍地離開了,但是他的心卻留在了感業寺。而且這個時候,李治的皇后王皇后為了和蕭淑妃爭寵,也建議李治迎回武則天,這正中李治下懷。于是孝期剛滿,李治就迫不及待地將武則天納入宮中,封為二品昭儀,給予萬般寵愛。
宮廷有“鳳”羽翼滿:搖搖欲飛“脫”凡塵
再次進宮的武則天已不是當年那般青澀,經過多年的歷練,她的政治手段已相當老練。為了登上權力的頂峰,她先是得到皇后寶座,之后與李治結成政治聯盟,共同治理國家,最后取代自己的兒子,登基稱帝,一步步地走向了帝國統治的頂點。
向皇后寶座沖鋒是武則天再次進宮后的第一個目標,她先是聯合王皇后打敗了蕭淑妃。之后武則天親手掐死了自己和李治剛剛生下的女兒并成功嫁禍給王皇后,從而激怒高宗李治,讓他萌發了廢除王皇后,立自己為皇后的想法。
▲武則天(624—705),自名武曌,山西文水人,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正統的女皇帝,直至67歲才正式登基(690年—705年在位),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她也是即位年齡最大、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后并稱為“呂武”。她的一生頗有爭議,既選賢任能,延續了貞觀遺風,又打擊異己,重用酷吏。
“廢王立武”的過程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順利,這件事遭到了很多大臣的反對,尤其是站在王皇后身后的那些關隴貴族,而這些貴族勢力也正是掣肘李治獨攬大權的最大阻力。
為此,李治與武則天結成了堅定的政治同盟,他們一起打擊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等為代表的關隴貴族勢力,將他們逐出朝堂,這樣既解除了關隴貴族對皇權的威脅,又消除了武則天當皇后的阻力。
最終,武則天如愿以償地做了皇后。武則天并不滿足于只是管理后宮瑣事,她希望能夠參與管理國家大事,而上天也給了她這個機會。李治身體不好,不能太過操勞國事,于是他讓武則天參與朝政,決策國家大事。到了后期,兩人甚至一同上朝,被稱為“二圣臨朝”。
李治駕崩后,身為皇太后的武則天權力欲進一步膨脹。她想名正言順地管理國家,做這個國家真正的主人,而不是扶植一些傀儡皇帝當她的代理人。于是她開始了登基稱帝的布局,她貶黜唐中宗、唐睿宗,屠殺李姓皇族,鎮壓反對她的人,掃清了阻礙她稱帝的一切障礙。終于,690年,武則天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
貞觀遺風:誰說女子不如男
武則天雖為女子,但她的雄才大略,一點兒也不遜于男子。她打擊舊門閥勢力,將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代表的關隴貴族勢力趕出朝堂,解除了他們對皇權的威脅。她開科選舉,不拘一格選拔人才,開創殿試先河。對于有才能的人,她不惜加官晉爵,對于濫竽充數之人,她也毫不留情地趕出朝堂。在她的努力下,國家網羅了不少英才,有在當朝建功立業的婁師德、狄仁杰,也有為后世的開元盛世做出貢獻的姚崇、宋璟。
▲唐高宗李治(628—683),字為善,是唐朝的第三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嫡三子,母親是長孫皇后,他與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是同母兄弟。太宗晚年,由于李承乾謀反被廢黜、李泰謀嫡被降封,他才有機會成為太子,后來登基繼位(649年—683年在位)。圖為唐高宗的雕像。
她出兵西域,維護絲綢之路安定。唐初的安西四鎮,是由安西都護府統轄的四個軍鎮,包括龜茲、于闐、焉耆、疏勒,后來這四鎮被吐蕃所控制,一度威脅到了唐朝西北部邊疆安全,也威脅到了陸上“絲綢之路”的安全。為了打破這種局面,武則天果斷出兵,派武威軍總管王孝杰等率軍擊破吐蕃,收復四鎮,保護了絲綢之路這條中西陸上交通要道,鞏固了唐的西北邊防。
可以說,在武則天的統治下,國家安定祥和,百姓安居樂業。后世史學家稱贊武則天的統治有“貞觀遺風”。她延續了貞觀之治,也啟承了開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