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 國家基金項目查詢系統
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消息,2022年11月11日下午,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出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領導干部會議,宣布中央決定:竇賢康同志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黨組書記,李靜海同志不再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黨組書記職務。
(資料圖 來源:武漢大學官網)
竇賢康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此番調整前任武漢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介紹:竇賢康,男,漢族,1966年出生,安徽泗縣人,中共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理學博士。中共第二十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屆湖北省科協主席。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黨組書記。
竇賢康曾任中國科大副校長、黨委常委,中國科大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2016年12月任武漢大學校長,2017年4月任武漢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至此番調整。
他主要從事中高層大氣理論、觀測與實驗綜合研究,多年來堅持針對學科前沿問題,獨立自主研制了系列激光雷達觀測系統,其中,車載測風激光雷達系統填補了國內在該領域的空白,技術水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國際上首次研制成功基于上轉化技術的量子激光雷達,開創了一種激光雷達探測新體制;基于在觀測設備上的開拓性工作,在中層頂區域大氣動力學和光化學等領域的研究取得了系統性和創新性成果。
此番卸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黨組書記的李靜海,1956年出生,山西忻州人。他主要從事顆粒流體兩相反應系統量化設計和放大研究,建立了能量最小多尺度(EMMS)模型,應用于復雜系統模擬和工業過程仿真,在該模型的擴展過程中,發展了多尺度計算模式并提出介尺度科學。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瑞士工程院、英國皇家工程院、澳大利亞工程院外籍院士。2017年12月,李靜海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黨組書記,后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至此番調整。
官網介紹,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89位院士(學部委員)致函黨中央、國務院,建議借鑒國際成功經驗,設立面向全國的自然科學基金,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首肯。隨后,在小平同志的親切關懷下,國務院于1986年2月14日正式批準成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英文名稱為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縮寫為NSFC)。
自成立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國務院有關部門及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支持下,自然科學基金委堅持以支持基礎研究為主線,以深化改革為動力,確立了依靠專家、發揚民主、擇優支持、公正合理的評審原則,建立了科學民主、平等競爭、鼓勵創新的運行機制,健全了決策、執行、監督、咨詢相互協調的管理體系,形成了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為核心、包括組織管理、程序管理、資金管理、監督保障在內的規章制度體系,形成了包括探索、人才、工具、融合四大系列組成的資助格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聚焦基礎、前沿、人才,注重創新團隊和學科交叉,為全面培育我國源頭創新能力作出了重要貢獻,成為我國支持基礎研究的主渠道。2018年,根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自然科學基金委由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改由科學技術部管理,依法管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相對獨立運行,負責資助計劃、項目設置和評審、立項、監督等組織實施工作。
資料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武漢大學官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