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社會輿論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央媒頻頻翻車,引發關注,也引起了大家對輿論導向的討論。
“輿論導向”是什么意思?我的理解,就是對社會輿論進行方向性的引導。換做大白話就是,告訴大家對某個事情應當這么看,不該那么看,應當這么說,不該那么說,應當這么想,不能那么想。
我覺得這是很有意思的,也有點兒滑稽。為什么我一個成年人對某個事情的看法需要別人來指導?如何評論一件事需要別人來告訴我?
這讓我想起很多年前給孩子們做課外輔導時的一件事:一個四年級的孩子拿著他剛寫完的作文給我看,題目好像是諸如“一件小事”之類的。他在文中敘述了自己在某天放學后見到某同學摔了一跤,然后他扶起那位同學并送他去醫院,這么“一件小事”。于是我就問他,作文里寫的是不是事實?他搖搖頭。我問他那為什么要編造一個虛假的故事?他說老師給他們看的范文都是這么寫的,別人也都是這么寫的。
我們這些成年人現在是不是也到了需要按照“范文”來寫作、來評論、來表達想法的時候了?
因為自己讀書不多,于是百度了一下“輿論”這個詞:
“輿論”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yú lùn。解釋為公眾的言論。意思是人在某時間與地點,對某行為公開表達的內容,是不同信念、意見和態度的總和。它是社會評價的一種,是社會心理的反映,輿論簡單的定義是:是社會中相當數量的人對于一個特定話題所表達的個人觀點、態度和信念的集合體。
“百度詞條”的解釋已經非常充分、完整了,我覺得沒法再補充什么了。是不是可以理解為,輿論就是社會大眾的聲音。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覺得可能沒法對輿論進行“導向”。
原因很簡單,我的想法可能跟你的想法不一樣,那我也沒法強制你按照我的想法來發聲音,當然,你也不大可能強制我按照你的想法發聲。
更難做到的是,讓你和我都按照他的想法來發聲音。
最難做到的是,讓一大群人按照幾個人的想法來發聲音。
不過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德國第三帝國當年幾乎做到了,但那已經是快一百年前的事兒了,好多人都批評過;前蘇聯好像在這方面也做的不錯,不過在上個世紀解散了。
所以我覺得“輿論導向”這個詞組可能不大適用于眼下。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