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省會是哪個城市 廣西以前的省會是哪個城市
南寧夜景
廣西的省會在哪里,這個問題如同問福建的省會在哪里一樣,由于廣西桂林名氣太大,以致于其真正的省會南寧被桂林的風頭所蓋住,也出現了廣西的省會是桂林這樣的段子。但是實際上在清朝,廣西的省會真的是桂林,但自晚清南寧開放成為商埠以來,其實力與地位得以大幅度提升,掌管廣西軍權的提督也從桂林搬遷至南寧,廣西巡撫則半年在桂半年在南。至清朝滅亡前后,廣西的省會已經成為了南寧,也由此開啟了南寧與桂林之間的省會之爭。
一、遷省會至南寧的設想
自宋代以來,桂林一直是廣西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但自晚清民初以來,廣西與中央卻圍繞廣西省會是否搬到南寧,以及搬到南寧之后是否再搬回桂林這些問題出現紛爭,這一爭論也是民國初年廣西歷史上的大事,直至今天都對廣西產生著影響。
桂林古城
為何在清末出現了搬遷省會至南寧的浪潮呢?這還要從清末廣西的局勢以及南寧的地理位置說起。1885年中法戰爭結束,越南自此成為法國的殖民地,中越邊界實際上成為中法之間商貿往來的重要地帶。從地圖上看,南寧相較于桂林更接近中越邊界,南寧在軍事與經濟層面都成為廣西的重鎮。出于穩固西南邊防的考慮,廣西部分官員出現了搬遷省會的設想。
1902年,廣西巡撫王之春首次提出搬遷省會到南寧的設想。1906年,兩廣總督岑春煊與廣西巡撫林紹年一同向朝廷進奏,希望清政府將省會改為南寧。但直到清朝滅亡之前,搬遷省會至南寧的設想一直未能實現。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之后,2月,提督陸榮廷在桂林組建臨時省議會,廣西革命黨人將搬遷省會于南寧的提案交由省議會討論。但這卻遭到桂林本土士紳的強烈反對,他們甚至動員民眾掀起驅逐“遷省派”的浪潮。但驅逐浪潮的興起恰好為革命黨人遷移議會提供了借口,他們借口桂林局勢太亂,將臨時省議會搬到了南寧。
陸榮廷
搬到南寧之后,省議會議員立即提出遷省會于南寧的提案,他們認為在地理上桂林位于廣西東北角,一旦邊疆發生戰爭,桂林鞭長莫及,政治上遷往南寧,將開廣西新氣象,避開陳腐老朽的廣西本土勢力。提案很快在議會得以通過,南寧的廣西省議會至此宣布廣西省會由桂林改為南寧。而桂林那邊也沒閑著,省議會搬到南寧后,還有部分議員在桂林又成立了一個議會,與南寧議會對峙起來,一場更大的風波即將出現。
二、南桂之爭
面對兩個議會之間互相爭斗的局面,中央政府下令廣西最高行政機構桂林軍政府徹查,1912年4月,國務院宣布桂林的省議會才是合法機構,并要求南寧的議員迅速趕往桂林。對此南寧省議會予以強烈反對,他們認為中央政府是以強權阻擋民意,并認為搬遷省會的提案已經通過合法程序予以公布實施,無法再收回。
就在雙方對峙的情況下,掌握實權的廣西都督陸榮廷提出調停方案,他提出以南寧為省會,將議會、都督府遷往南寧,但桂林還保留著軍政府的若干機構,使其地位不至于迅速下降。提案至中央之后,國務院默認了南寧為廣西省會的事實。8月30日,陸榮廷不管桂林的省議員是否南下,正式宣布廣西省會定于南寧。至此,廣西省會完成了從桂林向南寧的搬遷過程。
事情至此看似得以解決,其實卻為此后的遷省風波埋下伏筆。1913年,中央政府令張鳴岐為廣西民政長,意在結束陸榮廷以一人之力統管廣西軍政大權的狀況。張鳴岐在晚清時期就做過廣西巡撫,那時候他便反對省會遷往南寧,在省會搬遷到南寧之后,他在北京再度向袁世凱提及此事,堅決反對省會遷往南寧。1914年2月,袁世凱下令解散各省的省議會,廣西也不例外,省議會的解散使以往堅持省會遷往南寧的議員沒有了表達政治訴求的渠道。這為張鳴岐提出將省會搬回桂林掃清了障礙。
時任大總統袁世凱
張鳴岐抵達南寧就職后,很快提出省會遷回桂林的計劃,為了減少搬遷的阻力,他將之前省議會做出的搬遷決定歸咎于已經被袁世凱嚴厲打擊的革命黨人的身上,認為之前的省議會受到了革命黨人的“蠱惑”,才做出了如此決定,現如今革命黨人都逃亡海外,省會是時候搬回桂林了。省會搬遷需要耗費巨大財力,桂林士紳在這件事上對張鳴岐作出保證,一旦省會搬回桂林,他們將動員全桂林的商戶予以支持。此時的陸榮廷眼見張鳴岐帶著北京的“圣旨”而來,因此在表面上選擇支持張鳴岐,實則在暗地里等待時機,準備將張鳴岐逼走。
民國時期的桂林
三、最終未能搬回桂林
民國建立之后,中央政府希望將權力收歸中央,因此著力削弱各地軍事強人的實力,陸榮廷即是被削弱的對象。張鳴岐來到廣西之后,中央政府開始推行軍民分治,掌管軍政大權的都督職位被撤銷,改為軍事方面的將軍與民事方面的巡按使,張鳴岐則是廣西第一任巡按使。眼見張鳴岐權力越來越大,陸榮廷無法再按兵不動,1914年7月,他致電北京中央政府,明確表示了反對搬遷省會于桂林的想法。
眼見陸榮廷反對遷省,中央政府在無法動陸榮廷的情況下只得暫時作罷。但張鳴岐并未放棄遷省的事情,就在1915年初,張鳴岐再度向中央政府提出搬遷省會的主張。他提出陸榮廷是受革命黨蠱惑,因此才主張將省會搬到南寧,但南寧無論在交通還是國防、水土氣候方面,都無法與桂林相媲美,因此省會最好設立在桂林。此時的袁世凱正在謀劃稱帝事宜,為爭取實力派陸榮廷的支持,他不得不將張鳴岐調至廣東擔任巡按使。
張鳴岐
張鳴岐被調往廣東,支持省會搬回桂林的一派實力大減,相反支持省會在南寧的一方接連向省政府上書,支持省政府在南寧一事。陸榮廷也借花獻佛,將廣西各路的請愿書轉交北京中央政府,陸榮廷與“民意代表”一唱一和,使袁世凱想要壓制廣西地方以及將省會搬回桂林的想法無法推行。為確保自己能夠順利登基,袁世凱也只得暫緩廣西省會搬遷一事,到后來袁世凱稱帝,各地發起反袁斗爭,隨后的中國陷入更加混亂的局勢當中,廣西省會搬遷一事,也就暫時告一段落了。
南寧風光
文史君說
發生于民國初年的這一場廣西遷省風波,既可以說是廣西內部各方勢力之間的爭斗,也可以說是中央政府與廣西地方政府之間的博弈。無論省會在桂林或是南寧,除卻兩座城市各自的優缺點外,更多的是各方之間存在的利益糾紛。自1915年遷省風波平息之后,南寧作為省會已成定局,自此之后再也沒有發生過大的風波,直至今天仍舊如此。
參考文獻
蔡潔:《遷省之爭與民元廣西政局》,《安徽史學》2017年第6期。
張季:《1914-1915年廣西“遷省”風波探究》,《史學月刊》2022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陽)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注明外均來自網絡搜索,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團隊文史科普自媒體,全網主流平臺文史類優質作者。讓專業的歷史更有趣,讓有趣的內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內容請關注我們的同名公眾號(id:haoranwen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