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餐露宿的意思 風餐露宿怎么解釋
視頻加載中...
【成語名字】:風餐露宿
【成語拼音、注音】:fēng cān lù sù 「ㄈㄥ ㄘㄢ ㄌㄨˋ ㄙㄨˋ」
【成語釋義】:餐:吃飯;露:露天;宿:住宿;過夜。在野外的風雨中吃飯;在露天的環境中睡覺。亦作“餐風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成語出處】:宋·陸游《宿野人家》:“老來世路渾諳盡;露宿風餐未覺非。”宋·范成大《元日》:“饑飯困眠全體懶;風餐露宿半生癡。”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旅途艱辛。
【近義詞】:櫛風沐雨、草行露宿、餐風飲露
【反義詞】:衣食無憂
【成語造句】:
1、看著那忽東忽西蜿蜒不絕的長隊,看著那些風餐露宿排隊的人們,讓人心里不是滋味。
2、戰士們在戰斗中風餐露宿,流血犧牲。
3、他常要長途跋涉地遠征,吃定量配給的軍糧,要風餐露宿,還要面對戰爭和死亡的威脅。
【成語故事】:
孔子帶著弟子周游列國時,在陳蔡被困絕糧。他的弟子們都愁懷了,四下奔走,乞討吃食。
一天晌午,子路乞討到一位朋友家中,苦訴了理由:遇難受饑,求助給點吃食,以救老師性命。怎奈他這位朋友家境貧寒,拿不出一點象樣的東西。正在為難時,這家的老母雞領著一群小雞進到院里。子路的朋友頓時有了主意,對子路說:「嗨,我把這只老母雞殺掉,燉熟了拿去給你的老師補養身體吧!」他的話剛落音,只見那老母雞領著小雞掉頭就往外跑。
正在這時,公冶長攙扶著孔子走了過來。他們見一只老母雞領著一群小雞驚惶失措地跑著叫著,孔子問公冶長:「你懂禽鳥之音,聽聽這只老母雞在說什么?」
公冶長聽了一會兒,對孔子說:「這只老母雞在說,孩子們,快過來,老娘有話對你們講。因為孔子絕了糧,掌柜的今兒個要殺娘。只嘆你們小,叫娘好悲傷。娘死后,你們日出三竿離門去,日頭不落早回房。聽見炸雷響,快往檐下躲;聽見老鷹叫,剌林里邊藏。不和貓狗交朋友,莫與鼠蛇有來往。尋食別往遠處跑,喝水不要下深塘。……處處小心保平安,可憐你們沒了娘!」
孔子聽了公冶長述說的老母雞的這番話,心中甚感不安,捋須長嘆道:「人有愛子之心,禽鳥走獸,與人無異呀!這雞的主人要殺它,原來是為我絕糧的緣故,不可,不可。」說著就和公冶長去找這雞的主人。
這時,子路的朋友和子路走出門來,他們是找那只老母雞的。孔子看見子路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又一問,果然不錯。孔子向子路的朋友道了謝,說了不讓殺雞的理由。子路的朋友聽了不相信,走近老母雞一看,只見老母雞和小雞個個眼中都掛著晶瑩的淚珠!子路的朋友頓時百感交集,一把抱起老母雞,一行熱淚滴落在老母雞身上。
子路見這情景,「撲通」一聲跪在孔子面前:「恩師呀,你已經餓了七天啦!」孔子扶起子路說:「你為師求食,乃仁愛也;母雞對小雞的牽掛,乃母愛也。母愛是最崇高的愛,人當敬之!」
【成語接龍】:
風餐露宿 →宿將舊卒 →卒歲窮年 →年幼無知 →知根知底 →底死謾生 →生死存亡 →亡國滅種 →種學織文 →文人雅士 →士紳名流 →流風回雪 →雪泥鴻爪 →爪牙之士 →士飽馬騰 →騰云駕霧 →霧慘云愁 →愁云慘霧 →霧閣云窗 →窗明幾凈 →凈幾明窗 →窗外有耳 →耳熏目染 →染蒼染黃 →黃衣使者 →者也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