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方法有哪些 課題研究方案萬能模板
□李子路 劉兵
“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眾所周知,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
既然是傳家寶,那就應該是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最熟練的基本功、最擅長的看家本領。可要獲得發言權,也不是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調查研究不是囫圇吞棗,非“分清個四五六”不可。
調查研究有自己的打開方式,以下就是六種打開方式,對于當下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一是謀全局的戰略性調研。“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全局是站位,是方向,是基本盤。落腳到山東,開展謀全局的戰略性調研,就是要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把山東放在全國大局中系統謀劃、深度思考,選準切口進行調研。堅持目標導向、結果導向,調研目標要向此聚焦,調研主題要向此聚焦,調研建議要向此聚焦。
開展謀全局的戰略性調研,要牢記“國之大者”,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聚焦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創新發展、落實黃河戰略、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等,結合實際提出務實舉措,轉化為發展實效,做到既為一域增光,又為全局添彩。
二是解難題的對策性調研。調查研究是手段,解決問題才是目的。不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調研,如同“腳踩西瓜皮,滑到那里算哪里”。黨員干部不要學“腳踩西瓜皮”,而要學盾構機,朝著目標不停鉆。
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山東面臨經濟結構不優、要素約束趨緊、社會治理難度大等各種各樣的難題,搬開這些“絆腳石”,必須摸透實情,有的放矢,這就離不開調查研究。黨員干部要自覺針對這些問題開展調研,把問題研究明白,把利弊分析透徹,把對策論證清楚,有效推動問題解決。
三是開新局的前瞻性調研。新時代新征程,面臨新情況新任務。開展調查研究,眼睛只盯眼前這一畝三分地是不夠的,還要著眼長遠,注重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下象棋講究“走一步看三步”,調查研究也要有這種意識,多做前瞻性研究。
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是現代化強省建設的總抓手,在山東這樣一個能源資源消費大省,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長,實現“雙碳”目標,既是發展所需,也是民生所需。各級應把更多精力聚焦到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上來,以調查研究開路,完整準確全面領會中央部署,立足于“怎么辦成”,尋求創新思路舉措,加強對未來形勢的分析研判,切實增強工作主動。
四是抓項目的跟蹤性調研。項目建設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抓項目就是抓經濟、抓發展。開展調查研究,不到項目建設現場,不研究項目建設投產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就是沒抓住重點、沒抓住要害。
今年,山東謀劃實施了1.5萬個重點項目,這都是調查研究活的對象,是黨員干部的用武之地。特別是一批事關全局長遠的標志性、引領性龍頭項目,工程規模浩大,工作頭緒繁多,需要系統性解決的問題必然不少。如果能夠進行有效的調研,找出問題癥結,集中力量攻堅,不失為鍛煉黨員干部的一種好方式。黨員干部要多做跟蹤性調研,聚焦項目謀劃、招引、開工、建設、運營等各環節,打通堵點難點,亮起項目建設的“綠燈”。
五是樹典型的解剖式調研。典型引路、示范帶動,歷來是我們黨的重要工作方法。各領域涌現出一批先進典型,通過深入調研,可以把這些正面典型的經驗方法提煉出來、闡釋清楚、推廣出去,達到“撥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近日,全省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現場推進會議舉行,會議期間,對臨沂市、濟寧市有關示范片區進行了實地觀摩。走出辦公室,走到田間村莊,與會同志普遍感到這次觀摩收獲很大,但具體好在哪兒、有什么經驗值得總結、哪些做法值得推廣?恐怕不是走一走、看一看就能回答出來。必須善于總結,做解剖麻雀式研究,從具體到一般,從感性到理性,提供有價值、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六是促落實的督查式調研。調查研究的過程,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督促指導、推動工作的過程。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各地解決得怎么樣?根據調研成果推出的創新舉措,各地落實得怎么樣?這都需要及時進行梳理查看、跟蹤問效。
為了促落實,開展督查式調研是必要的。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這是對調研的再調研。今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就工業經濟、民營經濟、消費服務、鄉村振興等工作作出專門部署,有關部門是不是落實了?工作進展如何?對此,應把調研和督查結合起來,探索建立“調研+督查+問效”長效機制,帶著問題調研,深入一線督導,推動各項部署落實落地。
調查研究還有很多種打開方式,但無論哪一種,都要以高質量為目標。萬變不離其宗,就是要以高質量調研推動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