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云翻墨未遮山 《梅花》古詩十首
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
(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二)
放生魚鱉逐人來,無主荷花處處開。
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徘徊。
(三)
烏菱白芡不論錢,亂系青絲裹綠盤。
忽憶嘗新會靈觀,滯留江海得加餐。
(四)
獻花游女木蘭橈,細雨斜風濕翠翹。
無限汀洲生杜若,吳兒不識楚辭招。
(五)
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閑勝暫閑。
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
簡注:
望湖樓,在杭州西湖畔,五代時建。
(一)卷地風,韓愈詩:春風卷地起。
(二)放生句,曾有官員奏請以西湖為放生池,禁捕魚鳥。水枕,鋪在船上的枕席。風船,船隨風轉。
(三)菱,芡,水生植物,其實可食。會靈觀,汴京的一所道觀。觀中有池產芡味美。滯留江湖,指自己身在杭州。。
(四)木蘭橈,指船槳,橈,音腦陽平。翠翹,女子首飾。汀洲,水邊沙地。杜若,一種香草,楚辭中常見。楚辭招,《楚辭》中有《大招》《招魂》等篇。
(五)小隱句,白居易詩:大隱在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喧囂。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
散繹
(一)
烏云奔踴如打翻墨汁,尚未遮住遠山,
雪白的大雨點象珍珠紛紛跳上了小船。
一陣強風卷地吹過,吹散了烏云猛雨,
望湖樓下西湖上,波平如鏡倒映藍天。
(二)
湖中被放生的魚鱉向著船兒緩緩游來,
野生的無主荷花異常美麗到處在盛開。
躺在船上看山,山也隨著船或上或下,
船兒隨風轉動,同月亮一起徜徉徘徊。
(三)
烏菱白芡,湖中特產到處都有不值錢,
青絲繩系著,端來餐桌上堆滿一盤盤。
想起當年在東京會靈觀嘗新吃過此物,
如今流落東海邊也還能將它再次飽餐。
(四)
湖中的采蓮少女們手里劃動著木蘭槳,
斜風細雨把他的頭上的首飾都打濕了。
湖邊的沙地上,長滿出名的杜若香草,
此地年青人并不知楚辭中有招魂大招。
(五)
做不成小隱,姑且做一個中隱也心甘,
真想能獲得長久悠閑勝過這暫時悠閑。
我本已遠離家鄉,如今還能再到何處?
況且,故鄉也沒有如此美麗的好湖山。
品讀:
這組詩,作于熙寧五年(1072),時蘇軾在杭州通判任上。
第一首寫急雨狂風時湖上變幻無端的景色。形容黑云用“翻墨”,形容白雨用“跳珠”,形象,新穎。這首詩最出名,選宋詩,選蘇詩,它都是必選篇目。
第二首寫在船中看山看月。船隨水起伏,似覺青山也隨船上下;船隨風進退,似覺月亮也與船一起徘徊不定。刻畫極生動。在不同場合,蘇軾曾多次運用這種手法,寫下了“青山久與船低昂”,“孤山久與船低昂”等名句。
第三首寫由飽啖菱芡而憶及汴京舊事,不免意兼今昔,撫今追昔,心下憮然。
第四首寫游女,吳兒歡樂無憂,他們根本不懂得《楚辭》中《招魂》《大招》敘說的悲哀苦痛之情。眼前的歡樂景象勾起了詩人心中難言的悲苦。
第五首寫自己的襟懷。引用白居易詩意,歸耕小隱未能,就居官且做個中隱。長閑未得,不妨聊得暫閑。杭州這樣的好山好水好風景,且住為佳。詩人在自我開解。
這組詩瀟灑自然,深得雅潔之趣。
清紀昀評曰:“五首皆不失風調,其四更饒情致。”
清王文誥曰:“隨手拈出,皆得西湖之神,可謂天才。”
附圖八幅,黑云翻墨,白雨跳珠,望湖樓下水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