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喀什支教(云南喀什特地貌)
導讀1、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2、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1、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巖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又稱巖溶地貌。
2、除溶蝕作用以外,還包括流水的沖蝕、潛蝕,以及坍陷等機械侵蝕過程。
3、喀斯特(Krast)一詞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碳酸鹽巖高原的名稱,當地稱為,意為巖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發軔于該地而得名。
4、喀斯特地貌形成為石灰巖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
5、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氫鈣[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擴大。
6、這種現象在南歐亞德利亞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巖地區的這種地形籠統地稱之喀斯特地貌。
7、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氣候暖濕的石灰巖層分布區。
8、在中國,最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應是云貴高原,被侵蝕的石灰巖在這里形成了極富特色的云南石林,此外日本山口縣秋吉臺也是一個喀斯特地貌顯著的地區。
免責聲明:本文章由會員“丁楠林”發布如果文章侵權,請聯系我們處理,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請于本站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