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教育學會舉辦研討會,洋蔥學院人工智能課堂教學成果受認可

近日,由山東省教育學會主辦,山東電子音像出版社、濟南新航外國語學校承辦,光合新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山東省未來課堂構建與發展研討會在濟南新航實驗外國語學校舉行。
中國教育學會中學數學教學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張勁松,山東省教科院副院長李文軍,洋蔥學院副總裁金政國,原北京市數學學科帶頭人、洋蔥數學教研顧問王玉起,濟南市教研院數學教研員楊軍,山東電子音像出版社總編輯刁戈以及新航實驗外國語學校校長林寶磊等領導嘉賓出席此次研討會,與山東省各地市的教研員、學校校長和骨干教師等共400多人圍繞未來課堂的建設展開了探討。
據了解,此次研討會的召開,是為了響應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山東省教育廳《關于印發2019年教育信息化與網絡安全工作要點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提升山東省教育水平,推動教師和學生主動適應信息化、大數據、自適應學習等新技術變革,對促進教育信息化2.0在山東省的全面落地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會議一開始,張勁松致辭中表示,當前數字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技術應用于教學經歷了輔助、整合、融合以至深度融合的階段。 在這種環境下,教師的角色正在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和指導者,與學生之間形成了新型學習伙伴的關系。通過數字技術,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數據收集分析,有助于實現學生自主性、個性化、多層次學習, 方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真正實現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目的。
會上,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山東省教育學會秘書長李文軍表示:“當前的教學與學習已經網絡化、規模化,互聯網也從過去的查詢時代,數據收集時代,發展到人機交互共建知識的時代。山東省教育信息化程度在全國算是比較靠前的,但部分區縣的老師對未來課堂的理解還需要更加深入。在我看來,未來課堂對教師引領學生思維發展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就像一句英國諺語中所說:教育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
萊州市雙語學校校長鮑海起分享了該校使用洋蔥學院進行信息化教學的相關經驗,他表示,學校自2012年起就開始探索課堂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并嘗試過跟網絡公司合作研發微課,耗費了大量的成本卻成效不顯。直到2016年,他在濟南的一場研討會中聽說了洋蔥學院,了解到這支匯集了哈佛、杜克、清華等名校學霸和資深教師的創業團隊,致力于研發讓學生自主學習得人機交互課程,親自試聽后開始將其引入學校教學,此番嘗試對學校智慧課堂建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鮑海起表示:“經過3年的實踐,我們發現,洋蔥學院為學生打通了高階思維通道,同時提升了老師的信息化素養,實現了個性化教學。2019年5月,我校成為洋蔥學院智慧課堂教學示范校,這是我校智慧課堂建設的階段性成果。”
創建于2013年底的創新型教育科技企業洋蔥學院(原洋蔥數學),匯集了來自哈佛、北大等知名院校人才精英的團隊,通過把數字化視頻課程和人工智能技術進行融合,以100%人機交互的學習方式,為家庭與學校提供高品質普惠教育服務。
面向學校,洋蔥學院與高教社教師發展中心聯合推出了人工智能課堂教學解決方案,包括四大模塊:校長信息化管理工具、教師信息化研修課程、課堂信息化教學資源和學生智能化學習的平臺,具備教學信息管理、在線校本研修、優質教學資源、智能教學平臺等信息化功能。
人工智能課堂教學解決方案打通了校長、教師、課堂和學生四個環節,旨在提升校長的信息化領導力、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和學生的信息化學習能力,實現教學模式變革創新。
截止當前,洋蔥學院已擁有超過3000萬學生、95萬教師用戶,遍及全國2800余個區縣的19萬所中小學校。幫助師生增效減負,長期助力學校課程改革和創新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