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教學實驗政策再出臺,我們距全面普及人工智能教育還有多遠?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名單,要求各實驗區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關于“發揮網絡教育和人工智能優勢,創新教育和學習方式”的要求。實驗區從遴選到公布名單歷時一年,足見教育部對于探索新型教與學模式的重視程度。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教育相關利好政策不斷出臺,在技術和市場的推動下,人工智能教育漸成熱門賽道,輿論也同在強調人工智能教育的必要性。那么,我們距全面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究竟還有多遠?
政策:助推人工智能教育
早在2017年1月,教育部正式印發《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為人工智能教育進校園提供了先決條件。
同年,國務院正式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指出,人工智能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應逐步開展全民智能教育項目,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建設人工智能學科,培養復合型人才。由此,人工智能教育和編程升至國家戰略高度。
隨后,浙江省率先將編程列入浙江省高考體系之中。2018年,北京、山東、南京、廣州等地也紛紛將信息技術(含編程)列入中高考項目。
在2019年10月發布的《關于推薦遴選“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實驗區的通知》中,教育部再次強調,要面向學科教學和跨學科教學的信息化融合應用,探索學生跨學科思維與創新能力提升,并將“跨學科教學”“編程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智慧課堂”等列為關鍵詞。
此次實驗區名單的公布,更是進一步在實踐層面推動編程和人工智能教育的發展。
阻礙:人工智能教育普及之難
不久前艾媒咨詢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國K12在線教育行業研究報告》顯示,預計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達到4858億元,其中,少兒編程類等素質教育受到資本市場及學生家長的青睞,需求仍在逐步提升。
面對利好政策和廣闊市場,賽道進一步火熱,產品也不斷推陳出新,但從實踐層面看,人工智能教育出現了普及難題。據統計,目前我國人工智能教育滲透率仍不到2%。
究其原因,在于我國目前人工智能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存在幾處“大坑”。
其一方面表現為,人工智能軟件入門難,導致教與學成本高。相對于其他學科,人工智能教學與計算機編程關聯度高,不少技術公司入局時并未充分考慮教學場景問題。缺乏場景適用性的編程軟件使用起來頗具難度,抬高了人工智能教學普及門檻。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教與學生去上手編程軟件就已需要消耗大量課時,也更難以談讓學生主動創造。
另一方面表現為,人工智能教學課程枯燥,遠離生活場景,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課程供給方面,不少人工智能公司的課程僅限于軟件,與生活關聯少,甚至單純用做題考試的方式檢驗學習效果,這樣的教學課堂也略顯不接地氣。
此外,人工智能教育缺乏結合軟硬件教學,難以使學生理解編程的邏輯與效果。尤其由圖形化編程進階到Python代碼式編程教學時,問題就更加凸顯。純代碼的教學枯燥難懂,在這樣的課程體系下,脫離與機器人、硬件互動的人工智能課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隨著新奇感衰退。
總的來說,在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階段,如何降低人工智能軟件入門難度,減少教與學成本?如何貼合生活場景,激發學生學習人工智能及編程的興趣,避免課程枯燥、學生學習興趣衰減?如何使用有效且有趣的軟硬件結合方式教學?——這些是普及人工智能教育之時,無法回避的難題。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人工智能教育的全面普及注定難以實現。
突破:完善系統化平臺教學
有效的人工智能教育需要具備以下條件:簡單易用且功能豐富的教學工具平臺、貼近生活的教學課程、軟硬件結合教學。其中,教學工具平臺是開展教學的基礎。
雖然目前市面上的人工智能教育教學平臺品類繁多,但留給教育部門去選擇、試錯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時代在召喚,能一站式解決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痛點,且能在短時間內大范圍推廣使用的教學工具平臺才是國家真正所需要的。
綜上而論,這樣的平臺應具備什么樣的功能特點?
童心制物(Makeblock)攜其自主知識產權的軟硬件結合國產編程教學工具平臺“慧編程”給出了一份參考答案。
首先,慧編程適配人工智能教育教學的開放且可擴展的性質,提供擴展設計器降低開發門檻, 7000+注冊開發者共同助力,共支持 55 款優秀硬件(Arduino、microbit、光環板、掌控版等)和755 款優秀軟硬件擴展,學生可通過慧編程控制眾多硬件設備,并與軟件進行多種互動。此種豐富且真實的交互反饋不僅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人工智能的興趣,還同時能多維提升學生的問題分析及解決能力。
其次,從課程設置上來看,慧編程完整覆蓋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從入門到進階的各學習階段。支持圖形化編程轉 Python 代碼,有效幫助青少年低門檻完成圖形化到代碼的過渡,實現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系統化學習。
此外,慧編程緊跟國家出臺政策的呼吁方向,在功能上第一時間融入人工智能、物聯網(IoT)、數據科學等前沿科技,覆蓋語音交互、文字識別、圖像識別、人體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AI功能,充分契合跨學科需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更重要的是,慧編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擺脫了對于國外人工智能教學平臺的依賴,通過國家教育軟件安全等級認證,通過操作系統和殺毒軟件檢查,獲得多項安全認證,數據更加安全穩定可控。同時慧編程也支持各單位或教育機構私有化部署在自有服務器上,包括學而思、童程童美等等在內的國內一線教育機構已接入慧編程SDK。
據統計,慧編程已在全球超過14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人工智能創作,用戶人數超過1500萬并持續增長。配套產品更進入全球超過25000所學校,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及家庭教育,為全世界的孩子提供人工智能啟蒙。
誠然,要實現人工智能教育的全面普及還有一段路要走,但慧編程的推出為行業發展呈現了更大的可能性。未來,在其帶動下,隨著更多賽道參與者共同發力,將為國家出臺人工智能教育的標準體系,提供更多可直接參考及應用的標準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