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蘇州人工智能研究院和蘇州市職業大學開展全面戰略合作
——科技賦能產學研合作 助力地方經濟發展
簽約儀式現場
9月27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蘇州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簡稱“智研院”)與蘇州市職業大學(以下簡稱“蘇職大”)在智研院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共同推進人工智能專業建設,在人工智能專業體系建設、師資培訓、人工智能實驗室建設、校企聯合培養、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及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蘇職大黨委委員、副校長陶亦亦,校地合作辦公室主任張芬,計算機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張震、副院長曾海以及智研院副院長、運營公司負責人廖鵬,院長助理、運營公司副總裁陳銀等作為雙方代表出席簽約儀式。
在人工智能展廳,廖院長為陶校長一行詳細介紹了智研院設立三年以來的發展歷程、生態布局以及整體的運營情況,并著重介紹了智研院在智能語音、計算機視覺、智慧醫療、智慧政務等領域的落地應用情況以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在隨后的交流座談會上,雙方就當前高職院校在人工智能技術服務專業建設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陶校長認為,職校人才的培養相對于產業的快速發展有一定的滯后性,如果能根據產業需求提前布局、提前做好專業體系規劃,對學校教學及學生發展將有很好的支撐作用。廖院長表示,上海交大擁有雄厚的人才資源和科研力量,作為教育部公布的第一批35所增設人工智能專業的本科院校,擁有更科學的教學理念和更豐富的辦學經驗。智研院將結合職業教育的特點,緊扣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充分發揮上海交大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與蘇職大一起培養更多符合當地產業和經濟發展需要的職業人才。
隨著數字經濟、智能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張,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與此相對應的是當前的人才供給已遠遠跟不上人工智能領域擴張的步伐,而具有技術創新能力和商業頭腦的復合型人才更是“一將難求”。據高盛發布的《全球人工智能產業分布》報告統計,未來幾年的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將超過 500 萬人。
去年 10 月份,繼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 35 所高校本科新增人工智能專業后,教育部再次發布公告,高校職業教育(專業)新增人工智能等9個專業,主要培養人工智能應用領域技術技能人才。以此為目標,智研院將在人工智能專業體系建設、師資培養、實訓室建設、學生就業實踐以及專業影響力建設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依托智研院現有的生態資源,在人工智能科研項目申報、成果轉化以及科研項目算力方面提供支撐。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