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再下一城 國家級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揭牌

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姍 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數字企業兩大領域如何落地應用?如何讓人工智能技術與實體經濟,特別是與中國制造深度融合?3月30日,在“智涌錢塘”2021 AI Cloud生態大會上,杭州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正式揭牌。根據先導區建設目標,杭州將進一步深化人工智能技術在城市管理、智能制造、智慧金融等領域的應用,著力打造城市數字治理方案輸出地、智能制造能力供給地、數據使用規則首創地。到2023年,杭州人工智能總體發展水平總體達到全國領先、國際先進。
今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通知,支持創建北京、天津(濱海新區)、杭州、廣州、成都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杭州市副市長柯吉欣在致辭中表示,先導區的建設,重點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和產業化。
據柯吉欣介紹,2020年,杭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4290億元、增長13.3%,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1557.6億元。未來,杭州將充分發揮城市數字治理、先進制造等方面的基礎優勢,進一步深化人工智能技術在城市管理、智能制造、智慧金融等領域的應用。
柯吉欣還表示,杭州人工智能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和典型企業目前已達523家,人工智能算力和專利數分別居全國第一、第二,產業競爭力位列全國第一梯隊,已初步形成以海康威視等龍頭企業為引領,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企業梯隊以及“雙核多點”的人工智能產業格局。
杭州創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相關人工智能企業正在布局什么?
以龍頭企業海康威視為例,其從研發生產視頻壓縮板卡起步,目前在感知及中心端硬件設備、軟件平臺、智能算法及數據模型等方面都得到了發展,并且大力發展行業業務,目前服務的行業超過70個。
會上,海康威視正式發布了智慧城市數智底座,以數據為基、智能為礎,構建智慧城市建設的統一技術底座,為智慧城市的建設者提供平臺、算法、模型和服務,使其具備快速構建智慧城市應用的能力。
2018年,為幫助實體經濟用戶實現智能化升級,海康威視推出AI開放平臺,幫助零基礎用戶開發行業智能算法,以及助力廣大AI從業者擁有智能硬件和解決方案。會上,海康威視宣布AI開放平臺2.0正式上線,在全面感知、自主進化、認知計算三大能力上全面升級。
據了解,通過AI開放平臺提供的技術能力,各行業用戶2020年共訓練算法模型數量超過1萬5千個,應用行業超過100個。未來3年,海康威視將繼續向合作伙伴提供免費的AI開放平臺訓練服務。同時,計劃培養5000余名具備AI工程化能力的認證工程師,與合作伙伴打造超過100個行業聯合方案,構建算法商城,用AI的力量推動產業升級。
海康威視高級副總裁徐習明在大會上表示,“物聯網+AI”是支撐數字轉型的一條重要技術路徑,海康威視助力用戶打通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的“橋梁”,目前,海康威視在能源冶金、工商企業、金融服務、教育教學、醫療健康、智慧社區等各個領域落地了AI應用,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