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農業|人工智能改變農業的5種方式

轉載:農學谷商學院
隨著時代科技的發展,人工智能和農業正變得密不可分,它帶來了令人興奮的無限可能性。從種子發芽,到保持作物的完整性,再到實際的收獲過程,無論是從農產品到田間耕作技術,還是從種植到提高采收質量,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都在農業領域得到了迅速的應用。農業中的人工智能可以分為五類:
01
農業機器人
現在許多技術人員都在開發自主機器人并對其進行編程,以處理重要的農業任務,比如用比人類更高的產能和更快的速度收割莊稼,自動化的出現有助于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02
作物和土壤監測
可以利用計算機視覺和深度學習算法來處理無人機捕捉到的數據,以及采用軟件技術來監測作物和土壤健康狀況。由于砍伐森林使土壤變得貧瘠,并造成澇漬和鹽堿化,土壤分析機器的發展在未來幾年內可能變得至關重要。
03
控制雜草的能力
如今,約有250種雜草已經對除草劑產生了抗性,在科研人員對玉米和大豆作物的雜草失控影響研究中,每年農業經濟會因這一問題損失約430億美元,因此,使用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幫助農民找到更有效的方法來使莊稼不受雜草侵害尤為重要。
04
無人機的使用
到2027年,農業領域的無人機市場預計將達到4.8億美元,而無人機的使用旨在幫助用戶提高作物產量和降低成本。首先編程無人機的路線,一旦部署該設備將利用計算機視覺記錄圖像,并將捕獲的數據上傳,通過算法來整合和分析捕獲的圖像和數據,以提供詳細的分析報告。
05
化肥的正確使用
與衛星相結合的機器學習算法可以用于預測天氣、分析作物的可持續性以及評估農場是否存在病蟲害,現在一些農業軟件可以告訴用戶哪里需要化肥,這樣可以減少近40%的化肥使用量。
人工智能的出現,不但可以幫助提高農業效率,還能解決行業面臨的挑戰,包括作物產量、土壤健康和除草劑抗性。農業機器人將成為人工智能在農業領域的重要應用,通過可行的機制來解決上述問題,能讓農民接受最新的培訓,以確保這些技術得到使用并繼續改進,從長遠來看,這也有助于證明新技術的工具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