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充電機器人上崗推動新能源車發展更有市場!
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688.7萬輛,市場占有率達25.6%,保有量突破1310萬輛。但在現實生活中,充電樁的建設速度不及電動車增量,“僵尸樁”“廢樁”以及充電樁利用率低下等問題長期存在。
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移動充電機器人開始上崗,有效緩解車主里程焦慮,為新能源汽車充電提供了創新的解決方案。
日前,再江蘇省無錫市推出了當地首批智能移動充電機器人,在無錫宜興太湖服務區的停車場內,“憨態可掬”的機器人整裝待發,等待接收新能源汽車車主發來的充電訂單。
據了解,以往的充電樁基本上是與車位綁定,即車主需要將車開到固定充電車位,一旦車位被占或遇到壞樁,車主就無法充電。而移動充電機器人自帶儲能電池,可以自主行駛到車旁,這樣就解除了樁與車位的強綁定關系,將“車找樁”變為“樁找車”。
始途科技創始人、CEO童天辰認為,在童天辰看來,移動充電機器人是儲充一體化的“移動充電寶”,不僅可以更靈活地把電充給新能源汽車,還可以降低基礎設施建設的難度。“移動充電站和移動充電機器人體積緊湊,幾乎可以安置在任何需要的地方,甚至是充電基礎設施還沒有到位的場景中。讓越來越習慣在目的地充電的人群,即使在固定充電樁已經滿位或者被站位的情況下,也可以實現快速充電,不用等,輕松擁有里程安全感。
據悉,為了控制單機移動機器人的體積,SATOR移動充電機器人搭載了60kW的充電功率和70度電的寧德時代電池,單機機器人可以實現1萬次循環周期。另外,其搭載的儲能充放電倍率主動調節系統,能夠滿足快速充放電并降低電損。根據測算,移動充電機器人從電網取電到給汽車充電,可以達到91%以上的綜合效率。
童天辰告訴記者,移動充電機器人使用的是BMS電池管理系統和第三方安全系統,兩種管理系統可以及時對電池出現的問題進行反饋,大幅度降低電池自燃發生的概率。
“BMS電池管理系統可以智能化管理及維護各個電池單元,防止電池出現過充電和過放電,延長電池的使用壽命,監控電池的狀態。而第三方安全系統有一個深入到電池內部,連接外部的控制單元芯片,可以對電池包進行二次管理監控。當BMS電池管理系統出現了問題,第三方安全系統可以進行監測并作出反應。”童天辰說。
但是目前,大多數電動汽車的能源流動都是從供電端傳送到用戶端的單向流動,如何與電網實現互動,解決供需失衡的問題就變得至關重要。童天辰表示:“SATOR移動充電站具有雙向V2G功能,可以為電網反向供電,用于電網的調峰調頻。內置的電池組可以儲存緩沖電能,減輕電網尤其是用電高峰期的壓力,甚至在用電高峰期為用戶或電網供電,實現高效的碳中和運行。”
童天辰預測說:“移動充電機器人作為一種臨時快速補電的方式,未來將與現有的充電樁充電模式以及換電模式等形成互補的統一體,共同構成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充電生態。”
在資深汽車媒體人、汽車行業分析師楊小林看來,移動充電機器人是在汽車全面電動化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過渡產品,想要市場化推廣還存在諸多瓶頸,需要政府提供助力,支持移動充電模式的發展。
具體怎樣實行,還要根據發展實況進行推進,但對于新能源的發展,也是需要全方位,多方面打配合才能更好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