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原文及翻譯 原文及翻譯
陋室銘原文及翻譯
前言
“陋室銘”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代表作之一,它以自嘲的方式來表達作者對自己平凡庸俗的生活的態度。本文將介紹“陋室銘”的原文及翻譯,并解析其中蘊含的深刻思想。
原文及翻譯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喜雨時節,遁形幾許。風飄零,菊殘猶有香。短發蕭騷持節,俗子嫌長髯。咄咄怪事,人間錯惑情。微服私行,菲薄斂容軀。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十年破鏡重圓,知音如咫尺之感。
翻譯:
山并不一定要很高,只要有神仙占據,這山就會有名聲。水也并不一定要很深,只要有龍居住,這水就會有靈性。這里是一個陋室,但是我的品德很高尚。石階上的苔痕是綠色的,簾子間的草色則是青翠的。這里世家名門云集,白丁匆匆而過。我可以調弦高玄的素琴,也可以閱讀古老珍貴的金經。這里并沒有紛擾的絲竹之聲,也沒有繁瑣的案牘之勞。這里的陋室碳耐人尋味,從南陽的諸葛廬到西蜀的子云亭,都無法與之相比。在喜雨時節,我逃離塵世幾許,與風一起飄零,即便菊花殘敗,依然能聞到她的芬芳。我只留下了短發與蕭索,讓人輕視我的形象,但我仍舊堅持我的節操。不肯剪短發的俗人,卻嫉惡長髯。有許多奇怪的事情在人間發生,讓人對世間的錯想心生懷疑。我常常微服私行,不引起注意,謹慎地保持我的容貌以及我的身體狀態。在昆山,玉器被打碎,鳳凰驚叫;芙蓉淋濕,香蘭黯然。十年的時光使我與知音相遇,如同咫尺之間的感覺。
分析
“陋室銘”是一首典型的自嘲詩歌,展現了劉禹錫對自己平凡的生活的態度。他并不抱怨自己的貧窮,反而把自己的境遇看作一種錘煉。他在陋室境中,仍然堅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挖掘自己的潛力。他用高尚品德來補償自己的經濟貧乏,那種奉獻精神是金錢無法替代的。這一點,可以理解為唐代文化中優美的大雅之風,也能夠理解為當時士人的節操與對高尚品德的追求。
結尾
通過本文對“陋室銘”的介紹,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劉禹錫這位唐代詩人的思想和精神內涵。陋室銘的作品中,展現了他對自己及人生境遇的肯定與自嘲,以及他對于精神獨立、堅韌不拔的追求和實踐。他的這種情感表現、品格塑造,深深地感染著讀者,體現了“以德為先”這一古人的思想方式。